49款車入選節能車補貼名單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工信部聯合公布了第七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登上《目錄》的共有49款車,涉11家車企;三部委同時宣布前六批目錄予以廢止,這意味著,目前只有購買這49款車的消費者能獲得3000元/輛的補貼。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這對車市是個利好。
帕薩特成唯一入選中高級車
因入圍車型最多達13款,大眾成為新節能標準實施后的最大贏家;其次則是上海通用,共有9款車進入目錄行列。“入選的4款都是上海大眾的最新車型。”上海大眾江門大合4S店總經理李旋文告訴記者,該品牌下新入圍的節能車型售價“并不算便宜”,包牌價在153800元至238800元之間,目前除3000元節能補貼外不享受其他優惠。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眾B級車新帕薩特也榜上有名,成為唯一一款入圍“節能車”的中高級車型。
上汽是最大受益者
10月1日起,中國實行新的節能車補貼標準,入圍產品的平均油耗門檻由6.9升/百公里提至6.3升。按照新的標準,此前登上“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前六批)的420余款“節能車”中只有不足40款車符合新標準,從而能在消費者購買時獲得每輛車3000元的補貼。這也意味著90%以上的舊節能車不再能獲得補貼。業內此前一度預計此舉將對車市造成較大影響。此外,業內還曾預計,新的《目錄》最快要到年底才能推出,由此導致四季度小排量節能車出現銷售“空窗期”,當季車市負增長可能性較大。
對此,崔東樹認為,《目錄》能這么快推出,對車市是個利好,可以促進持幣待購的消費者出手。不過,也有經銷商認為,不少消費者已在9月底前突擊購買了小排量車,10月的銷售相應還是會減少;而且,對于沒來得及登上這一批節能車《目錄》的車型或廠家來說,銷量肯定會受影響。
相比之下,旗下多款車登上《目錄》的廠家和經銷商感到高興。從《目錄》來看,上汽集團是最大的受益者,旗下有15款車型上榜,包括上海通用9款車、上海大眾6款車。有6款車型上榜的奇瑞汽車是自主品牌車企中上榜車型最多的一家。
總體來看,49款車既有三四萬元的自主品牌A0級車,也包含了售價高達30多萬元的中高級車。其中自主品牌占了22款,總量上并不比合資企業遜色太多。但是,這22款自主品牌車卻涉及了7家車企。而合資企業只有4家,就有多達27款車上榜。
不僅如此,崔東樹指出,自主品牌上榜車型中以A級車為多,且以手動擋車,或者AMT(機械式自動變速器,俗稱半自動)車型為主。但在與合資企業的競爭中,自主品牌A級車的實際銷量并不大。而自主品牌中有優勢、總銷量較大的A0級車上榜的卻偏少。
須兩個月內批量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三部委在發布新《目錄》,宣布前六批目錄予以廢止的同時,要求所有入選車型自公告之日起2個月內要開始批量生產并保證供應,6個月內不得停產,對不按要求生產的車型將予以撤銷。
據了解,在之前幾批《目錄》公布時,三部委并沒有對生產和供應做出過要求。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應該是相關部門注意到了,此前部分廠家存在“有名無實”的現象。也就是雖然有多款車型登上《目錄》,但實際上真正批量生產并銷售的車型并不多,有的即使生產,時間也不長。而車企在對外宣傳時卻宣稱自己總計有多少輛車是節能車,以提升車企節能環保的形象。
據分析,前述“有名無實”的原因在于,部分是車企為達標而設計的車型,量產成本較高,沒有競爭力,故沒有批量生產;部分是先上報《目錄》,要未來一兩年才能完善量產。
昨日,三部委沒有對批量生產做具體的解釋。業內人士認為,只要不間斷有生產,一般視作批量生產,但業內沒有具體的數字標準。
對于6個月內不得停產的要求,有車企認為,應該是有關部門考慮了車企車型升級換代的需求。
一些車企或打“擦邊球”
業內人士指出,從節能車標準提高以及對上榜車型的更嚴格規定來看,國家對汽車的節能環保相當重視,企業不再能輕易蒙混過關。此前是小排量車都能上目錄的現象將徹底改變,今后將進入車企拼“真刀真槍”的時代,可有效促進企業技術進步。
不過,也有人指出,不排除一些車企仍然“打擦邊球、找竅門”的可能。據悉,由于新的節能車的油耗標準與車重密切相關,不排除一些車企通過加大車重來達標。
根據新標準,節能汽車補貼政策按照整車裝備質量分七檔,分別按兩排座及手動變速器、兩排座以上或非手動變速器,設定不同的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如車重小于750公斤的兩排座且有手動擋變速器的車輛,百公里燃料消耗量限額為4.8升。而如果車重加大到751公斤,同樣是兩排座且有手動變速器的車,百公里燃料消耗量限額是5.1升。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始于去年6月,當時百公里油耗在6.9升以下的1.6升及以下乘用車都被列為節能汽車,能獲得3000元/輛的補貼。為此,財政部投入了120億元專項資金。國家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處長向弟海9月曾表示,截止到今年5月底,中國推廣的節能汽車總量達到了251萬輛,據測算直接拉動消費2100億元,實現年節油7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