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3季度的車市回暖趨勢讓人欣喜,但是4季度的經濟仍不容樂觀。年底翹尾能否如期出現?汽車市場進入關鍵期!
4季度經濟或不容樂觀
經濟學家指出,從鋼材直到運動鞋各類商品的庫存都在增加,說明工業和消費領域的需求都呈降溫態勢。
而在出口方面,也面臨同樣的降溫可能。歐洲經濟陷入泥潭,美國的情況也不是非常樂觀。發達經濟體紛紛加碼量化寬松貨幣規模,有引發本國貨幣大幅貶值而他國貨幣大幅升值的可能。人民幣升值之后,外貿出口將更加疲弱。
這些多少都透露出經濟增長放緩趨勢還將進一步持續的跡象。
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宏觀經濟轉型艱難。未來, 固定資產投資將成為拉動國內經濟的關鍵。但固定資產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了50%以上的匪夷所思的水平,而且效率低下。
而新一屆地方官員常常會有投資的沖動,全面經濟結構的再平衡可能被忽視。
車主支出面臨增加
在4季度,國際國內油價持續上漲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
9月11日零時,國家發改委已經年內第四次上調國內成品油價,自起上調樂汽、柴油價格價格,每噸分別提高550元和540元。折算到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零售價格分別提高0.41元和0.46元,油價"三連跌"后"二連漲",一些地區的汽油零售價重回"8元時代"。
車主每月的油費支付增加,普遍感覺壓力變大。油價的不斷上漲,甚至動搖了部分潛在消費者的信心。
但是,油價走高的態勢會愈來愈明顯。
為了刺激經濟,歐美日貨幣放水,紛紛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通過開動印鈔機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而流動性的注入與美元貶值,均會導致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月14日凌晨推出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QE3),直接導致布倫特原油六連漲。專家指出,受QE3影響國內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與國際油價掛鉤的三地原油變化率或穩步上揚,國內成品油或將再次迎來漲價預期。
對于中國來說,輸入性通脹的危險性相應加劇。一旦CPI反彈,民眾或將還要面臨其他生活成本的增加。
此外,呼之欲出的汽車排污費政策,也在加大工薪階層的養車負擔。
地方政府現在欲想啟動新一輪大規模建設,但是從前依賴的企業所得稅以及土地拍賣費都呈下降趨勢。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的確存在有收取擁堵費、拍牌費的沖動。而日前熱議的汽車排污費,也被一些分析人士稱之為"創收舉措"。
自主品牌市場壓力加大
中汽協秘書長董揚指出,前8個月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降趨勢嚴峻,9、10月仍將持續這種下降趨勢,看不出可以扭轉的狀況。
8月份銷售新車149.52萬輛,環比增長8.40%,同比增長8.26%。本土品牌乘用車銷售44.41萬輛,環比增長7.9%,同比增長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6.4%,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
雖然自主品牌乘用車在銷量上呈現了增長,但是在市場份額、利潤上相繼失守,生產經營壓力日益加大。
但自主品牌乘用車到了生死關頭或許言過其實。近年來,唱衰自主品牌的言論囂喧塵上。去年一些媒體還在稱"自主品牌七成將面臨消亡危機",而今年又傳出了"3年內半數自主品牌將消亡"。
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增幅接近新車市場整體增長幅度,說明自主品牌"跟上大部隊"并不是很吃力。銷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的自主車企,并沒有面臨"是生存還是滅亡"的痛苦選擇。面對車市慘淡的大環境,仍呈現出了良好的抗跌性。關鍵是自主車企要利用車市微增長的機會,平心靜氣的完成戰略轉型升級,不拼銷量拼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