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的旺季,對車企而言,是個收獲的季節。今年中日緊張關系新因素導致日系品牌終端銷售并不理想。
本報走訪上海市場發現,9月18日,上海部分日系品牌4S店停止營業。“截止9月中旬,我們4S店賣出52輛車,比我們預期中的少了很多,”某日系品牌4S店經理告訴本報,“按照去年的銷量,我們應該是突破100輛車的。”
走訪過程中,一些日系品牌的4S店店內人員冷清,店面大門雖開,但是工作人員表示:“不接待,不工作。”全國部分地區接連傳出4S店被打砸,甚至火燒的消息,使得滬上一些4S店在這特殊的日子“關門大吉”,盡量避免事態擴大。
相比日系品牌,競爭對手金九銀十的效應十分明顯,本報了解到,一家地處較偏的雪弗蘭4S店則在當月過半賣出了100多輛車。
受到中日關系緊張影響,馬自達繼日產、本田宣布在華停產2日后,9月17日,也對外宣布,位于其南京工廠停產4日。這或導致日系品牌份額進一步下滑,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8月發布的最新數據,日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較去年同期下降兩個百分點。
事實上,日系品牌在我國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逐年降低,受到兩國政治關系影響只是其中一部分。早前的日本地震、海嘯,兩國貨幣匯率影響及日企技術運用過于保守等因素都阻礙了在華市場的擴張。根據艾睿鉑的報告,去年日系品牌占據市場份額24.1%,今年至7月下降至21.6%。豐田曾在一份規劃報告中指出,豐田將中國市場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計劃在2015年實現汽車銷量900萬,并計劃將中國市場銷量所占比例提高到全球銷量的15%。可事實不經如人意,近日,豐田汽車中國發言人孝德橫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8月份豐田在中國市場銷量為7.5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跌15%。
這次中日關系緊張無疑給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雪上加霜。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愈演愈烈的中日領土爭端問題,導致許多人抵制日本企業產品,停止購買了日系車輛。另一方面,客戶有需求,也不敢買。擔心被一些過激的“愛國”人士打砸,牽連其中。
日產的一位高管曾表示中日兩國緊張的外交關系已經給日本在中國的汽車銷售帶來沖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日產汽車首席營運官志賀俊之稱,日本汽車廠商很難在目前的形勢下舉行戶外的汽車展銷活動,8月份的日產汽車銷量因此受到影響。包括日產在內的其他日本品牌都接到政府的通知,減少戶外促銷以及其他產品銷售活動,以免成為攻擊目標。
根據一網友的爆料,當過激的砸掉一輛售價23.4萬元的國產日系車,“愛國青年”在讓日本政府少了1240元稅收收入同時,使我國各級財政少了81194元稅收收入,中央財政收入少了67220元。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相關采訪時表示,“目前日系車在華年銷售量為200萬輛左右,其中進口僅占6%~7%,如果民眾對日系車有過激行動,也會損害中國企業利益。”
分析人士也指出,近年日系品牌汽車銷量的下滑,其與新車的產品競爭力不夠以及車市大環境增速放緩也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