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程度略有提升9月21日,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中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CACSI)測評結果。結果顯示,2012年我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為80分(滿分100分),比2011年提高1分。這是自2002年實施測評以來的最高水平。在125個測評的車型中,滿意度指數同比提高的車型有63個。同時,自主品牌表現突出,滿意度指數77分,同比提高2.7%;合資品牌82分,同比提高1.2%。
據中國質量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開展的2012年全國汽車用戶滿意度測評(CACSI),以轎車為主,同時包括了城市多功能運動車(SUV)、商務旅行車(MPV)、微型車等其他乘用車類別,測評對象為2012年銷量較大的125個品牌車型,涉及全國36個汽車生產企業、44個主流汽車品牌。調查范圍為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等七大市場區域的48個主要城市。調查時間為2012年4月1日至8月15日,調查方式為面訪調查,被訪者為使用汽車2至6個月、12至24個月和2-4個月的汽車用戶,內容為汽車用戶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和銷售服務的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按五個維度構建,包括總體滿意度、設計、性能評價、質量可靠性評價、售后服務評價和銷售服務評價。
四大要素面面觀
2012年度測評結果顯示,品牌形象、預期質量、感知質量和感知價值等四大要素對汽車用戶滿意度的影響各有不同。其中,感知質量對滿意度影響最為顯著,影響系數為0.625。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感知質量每提高1分,用戶滿意度會相應提高0.625分。預期質量對滿意度影響系數是0.54;品牌形象對滿意度影響系數是0.492;感知價值對滿意度影響系數是0.255。
四大要素中,品牌形象、預期質量和感知質量分別比去年提高1.1%、0.9%和1.7%,而感知價值同比下降0.4%。今年的感知質量與預期質量的差距3.3分,比去年縮小了0.6分。差距的縮小提升了用戶對汽車產品、服務的滿意程度。
感知質量中,汽車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質量都有明顯提升。
感知質量包括質量可靠性、產品性能/設計質量、售后服務質量和銷售服務質量。它們對滿意度的影響力系數分別是0.176、0.178、0.163、0.167。
2012年我國汽車質量可靠性為81.4分,同比提高0.8分;汽車性能/設計質量為79.5分,同比提高0.9分;汽車售后服務質量為78分,同比提高1分。
在我國汽車市場增速明顯下滑的背景下,汽車廠商的制造和生產利潤在下降,而售后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作為應對之策,汽車企業日益重視售后服務,增加服務投入,提升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銷售網絡持續下移與汽車消費需求放緩的矛盾給經銷商帶來壓力,這也影響了銷售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汽車銷售服務質量(剔除豪華品牌)為81分,同比下降1分。
2012年,我國汽車行業用戶忠誠度指數(CACSI)為74分(滿分100分),比2011年提高1分,與2009年的歷史最高水平持平。忠誠度的提升得益于滿意度的提升與抱怨率的降低。2012年用戶抱怨率為15.6%,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在過去11年的測評中,2012年的抱怨率僅高于2002年的12.5%和2009年的14.9%。
自主品牌差距縮小
自主品牌滿意度有明顯提升。2012年自主品牌的滿意度指數比行業平均水平低3分,比合資品牌低5分。自主品牌中,71%的車型滿意度指數同比有所提高;合資品牌中,這一比例為51%。
數據顯示,自主品牌過去四年里在品牌建設和產品質量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影響滿意度四大要素中,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和感知質量與合資品牌差距較大,分別達到5.9分和5.3分,同比縮小0.4分和0.8分。
中國質量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自主品牌還應進一步加大品牌建設和質量改善的力度,縮小與合資品牌的滿意度差距。
新車質量總體提升
新車質量(汽車初裝質量)總體水平有所提升,但“發動機系統”、“行駛、轉向和制動”和“配置及操控設備”等關鍵部件的質量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2012年,百輛新車故障發生次數為122次,同比下降11次。其中,“發動機系統”、“行駛、轉向和制動”和“配置及操控設備”這三大系統的百輛新車故障發生次數分別為28次、19次和12次。用戶對這三大系統的可靠性評價較低。
用戶提及發生率較高的十大故障(問題)是:“燃油消耗過高”、“擋位不準或入擋困難(手動擋)”、“發動機有雜音”、“加速反應遲緩或無力”、“風噪聲大”、“變速箱有異常噪聲(手動擋)”、“發動機無力”、“行駛中輪胎噪音大”、“冷風不冷”、“剎車有異響”。
用戶最煩惱的前五大故障(問題)分別是:“燃油消耗過高”、“發動機有不正常雜音”、“加速反應遲緩或無力”、“風噪聲大”和“空調開啟后,發動機無力”。
性能表現各不相同在汽車性能/設計方面,需要重點提高“駕駛座、儀表盤及車身內裝”、“駕駛、操控及剎車系統”和“空調”等系統的性能/設計水平。
與去年相比,汽車性能/設計九大因子得分均有所提高。得分較高的因子包括:“車身外觀及造型”、“車身內部空間使用”、“座椅”和“視野和新車安全”。
性能/設計方面得分最高的前十位要素是:車頭造型(頭燈和格柵);車身側面外觀及造型;駕駛座上的前方視野;車身顏色的吸引力;上下車方便程度;車子內外部顏色的協調性;正常行駛時,車子平穩及順暢程度;前座頭部、腿部、腳部空間;車尾造型(尾燈和行李箱);車身外部烤漆(如質量和平滑度)。
得分最低的十大要素是:發動機油耗;車箱內部氣味;電臺信號接收穩定;可記憶儲存的電臺數目;媒體格式多樣(如CD、MP3、DVD等);經過凹凸不平道路時的舒適程度;后座的娛樂影像設備實用性;后座的娛樂影像設備操作難度;座椅的材質;車內飾做工品質。
服務環節期許有加
售后服務滿意度五大因子得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服務收費”同比提高3%;“服務態度”、“服務效率”、“保養和維修服務質量”和“內部環境設施”均同比提高2%。
但“服務收費”各項要素得分均較低。中國質量協會建議,汽車經銷商應重視提高維修、保養服務收費的合理性和零配件價格的合理性。
在銷售服務的五大因子中,用戶對“試乘試駕”和“銷售顧問”的評價較高。“議價和簽署書面文件”得分較低,對銷售服務整體滿意度的影響權重最大。提高該銷售環節的服務質量,將極大提升汽車品牌總體銷售服務滿意度。“議價和簽署書面文件”方面,用戶對“合同條款充分考慮了您的意見”、“最終付出的價格與您的期望相符”等要素評價較低。
購車信息如八仙過海消費者購車參考的主要信息來源是:“車展、車市4S店”(59.7%)、“親戚朋友推薦”(53.4%)、“互聯網”(47.8%)和“銷售人員的推薦”(41.5%)。用戶選擇“銷售人員的推薦”的比例比去年提高5.7個百分點。
消費者購車看重的五大因素是:“車型好看”(51%)、“汽車性能好”(42.4%)、“品牌知名度高”(40.9%)、“價格便宜”(38.8%)和“安全性高”(38.5%)。“安全性高”由去年第四位降到第五位,而“價格便宜”由去年第五位升到第四位。此外,用戶選擇“保養費用低”的比例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