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購島鬧劇引發的釣魚島主權爭端愈演愈烈,嚴重威脅著中日兩國正常關系。這是中日建交40年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次。2005年的參拜靖國神社風波和2010年的撞船事件,雖然都嚴重沖擊中日關系大局,但是很快就平息。但是這一波的影響則非常深遠,如果處置不當,中日關系將長期處于動蕩之中。
抵制日貨影響中國社會穩定
最近幾天,國內180個城市爆發了反日游行示威,抗議日本政府購島鬧劇,充分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在游行口號中,喊得最多的一個口號就是堅決抵制日貨。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抵制日貨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但是,在愛國主義的大旗下,抵制日貨成為許多人輕易就就能做的事情。既然抵制日貨是愛國行為,那么,怎么做都不過分。
國內某網站做了一個調查,贊成打砸日貨的居然達到53%,只有47%的人反對。不少人認為,打砸日貨,是愛國激情的爆發。誰讓你買日貨呢?活該!
目前,抵制日貨行動正在轉化為排日運動,日本料理、銷售日系產品的商品、日本品牌服裝、日本動漫都成了抵制的對象。
抵制日貨對中國社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一些不法分子以抵制日貨之名打砸燒搶燒、甚至傷人。抵制日貨對日本沒有造成什么傷害,卻在撕裂中國社會。買了日系品牌國產汽車的上千萬消費者成了罪人,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之中。一些在日企工作的同胞擔心失業,整天憂心忡忡。
抵制日貨實際上起到了挑動中國人打中國人的作用,對國內安全形勢、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
一切罪惡假以抵制日貨之名
一些混進游行隊伍的不法分子,以愛國的旗幟,打著抵制日貨的名義,對日系品牌汽車大肆打砸搶燒。這些被砸被燒的日系車基本上是中日合資產品,95%以上零部件在中國生產,在中國的工廠里由中國工人組裝生產,按照原產地規則,是不折不扣中國制造的國產汽車。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全國各地被砸被毀的日系汽車近2000輛。加上被砸被搶的賓館和商場,損失高達20多億。僅西安市被砸日系車超過百輛。青島兩個日系品牌店被燒毀砸毀,240多輛車被毀,損失超過1個億。
全國日系私家車保有量約1500萬輛。這些車主很多人有車不敢開,害怕被砸。抵制日貨讓他們生活在恐怖之中。有車主在微博上說,誰干砸車就開車撞死誰。還有人說,準備在車上放一把斧頭,誰敢砸車就砍誰。這實際上是在制造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在撕裂中國社會。
西安一個車主9月15日不僅車被砸,顱骨也被砸穿。這個車主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暴徒殘害,就是因為他買了一輛日系品牌國產汽車。暴徒行兇的時候,旁邊的游行示威者做壁上觀,無人阻止。
不單是日系車主,其他許多人都沒有安全感。西安一家“浪琴”表店被一些打砸者搶分子認定與“日本浪人”有關,表店被砸,瑞士手表遭哄搶。西安一名大學男生因為穿了日本品牌的外套,一邊被罵“賣國賊”,一邊被扒得只剩內褲。
北京某一條街道的路邊,一個晚上就有7輛日系車后視鏡被砸。深圳愛普生公司一個員工,因為穿著有公司LOGO的工作服上街被打。
廣東江門警方前幾天打掉一個7人組成的撬、砸 車窗盜竊財物的犯罪團伙,幾天時間就對78輛日系轎車作案。被抓獲后竟然還說這是愛國行為。
抵制日貨能讓日本經濟完蛋?
在游行隊伍打的橫幅中,很多都寫著“堅決抵制日貨”。不少人以為,只要中國人一年不買日貨,日本經濟就完了!某專家在微博上鼓吹,繼續買這些財團的貨,就是在幫著日本戰爭販子將來打咱們!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在自欺欺人。 “不買日貨” 和“抵制日貨”是兩回事。前者是消費著的選擇自由,后者是戰時對敵對國家憤怒情緒的宣泄。和平時期大談“抵制日貨”,甚至臆想對方賺錢買子彈,是非;闹嚨摹
抵制日貨,從經濟上制裁日本,損人不利己。中日雙方經濟互補性很強,聯系非常密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日本為中國提供資金和技術,中國則提供資源及勞動力,中國依賴日本先進技術去發展工業及自主品牌,日本則以此打入中國市場賺錢?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日本則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向日本出口農產品、服裝鞋帽、資源類原材料,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并不多。但從日本進口的主要是技術含量高的機器設備、電子產品及關鍵零部件、高級鋼材、醫療設備等。
日本對華累計投資超過700億美元,日本在華獨資合資企業 2萬多家,直接和間接提供就業人數高達1000萬人。 抵制日貨行動所抵制的日貨,除少數產品外,絕大多數是在中國生產的日系品牌產品。
這些日資企業除了帶來資金技術管理,以及就業外,每年為中國各級政府提供的稅收就有700億人民幣,遠遠高于對日本政府的貢獻。
有人算了一筆賬,一輛廣汽本田生產的國產雅閣轎車(20萬加3.4萬增值稅共23.4萬元),給日本政府提供的稅收是1240元,給中國各級政府提供的稅收達8萬多元。消費者購買國產日系品牌汽車,不是賣國而是愛國,既給國家提供了稅收,還支持了就業,拉動了內需。
有網友調侃說,這些日系品牌國產產品,給日本政府的錢,可以買一發炮彈,給中國政府的錢可以買100發炮彈,1:100,你怕什么?
前些天,佳能宣布暫時關閉三間在中國境內的工廠,而松下和獅王在華工廠亦暫時停工兩天?豐田、本田、日產在華合資企業也停工兩天。
目前,國內日系合資汽車整車企業就有十幾家,直接就業和間接就業人數高達數百萬。如果抵制日貨行動繼續蔓延,產品滯銷,不僅國家稅收減少,還有許多員工將由此而失業。
中日經濟和則兩利斗則俱傷
溫家寶總理幾年前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郎會談時說,中日兩國存在著日益增長的共同利益,面臨著需要共同應對的重大課題。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中日經濟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關系,兩國經濟的發展,對雙方來說,都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中日和則兩利,斗則俱傷。
抵制日貨與經濟全球化逆勢而行、違背貿易投資自由化原則、也有違中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的國策,是狹隘民族主義的一種表現。
釣魚島主權爭執不斷升級,責任主要在日方。但解決起來難度很大,需要有持久戰的準備。
有人提出用經濟手段向日本施壓,但許多有識之士認為,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結果是兩敗俱傷。在沉重打擊日本經濟的同時,也對中國經濟帶來嚴重打擊。是不可取的。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的中心向亞洲轉移,美國重返亞太,既有軍事考量,也有經濟考量。亞洲的核心國家是中國與日本,分別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風波過后,面向未來,中日兩國只能走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國國民都應反思自己的民族主義,克服狹隘觀念,爭取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