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爾弗雷德.斯隆和通用汽車占據汽車工業(yè)統(tǒng)治地位后的十來年間,另外兩位人物也浮出水面,美國汽車工業(yè)逐漸成形。華特.克萊斯勒在堪薩斯城長大,他的父親是一位鐵路工程師。 1919年,他因為對比利.杜蘭特的厭惡而離開通用汽車公司。此后,克萊斯勒開始在汽車領域自行創(chuàng)業(yè)。
他在 1925年成立了克萊斯勒公司,之后購買了幾家小型汽車公司的控制權,其中包括麥克斯韋公司( Maxwell)和查莫公司( Chalmers),并且將這些公司并入克萊斯勒。 1928年,他推出了兩個新的品牌,分別為普利茅斯( Plymouth)和迪索托( DeSoto)。當年,他最大的突破之舉就是從紐約的銀行家手中收購了道奇兄弟公司。在約翰.道奇和霍瑞斯.道奇過世之后,紐約的銀行家們就獲得了對道奇公司的控制權。
工會一家獨大,三大巨頭寡頭壟斷,二者的拉鋸戰(zhàn)既促進了美國汽車工業(yè)數十年的發(fā)展和繁榮,同時也為以后的毀滅播下了種子。
在收購了道奇公司之后,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共同控制了美國 75%的汽車市場。行業(yè)刊物《汽車日報》(Automotive Daily News)開始稱這三家公司為“三大巨頭”,這個名稱在后來的 80多年內一直沿用。與此同時,華特.克萊斯勒本人的影響力也逐漸可與其公司相媲美。
20世紀 30年代,汽車行業(yè)三大巨頭的地位逐漸得到鞏固,而大蕭條也讓眾多本可能成為他們競爭對手的公司破產倒閉。雖然還有一些小公司在困難面前屹立不倒,但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已經建立了絕對的壟斷地位,其中通用汽車是毋庸置疑的領導者。對他們而言,唯一能構成挑戰(zhàn)的并非其他公司,而是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