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政府機關工作,剛剛搖到號的呂楠夫婦最近正在為選車的事兒發愁。喜歡旅游的小兩口本來商量好了要買一輛豐田的RAV4,但最近中國民眾的反日示威活動卻令他倆打起了退堂鼓。“如果買了日本車,哪天被砸了怎么辦?”呂楠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所以我倆考慮再三,還是訂了途觀。”
從眼下的情況看,作出類似選擇的,還不僅僅是呂楠夫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0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與7月份相比,8月份各系品牌銷量在華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唯獨日系品牌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2%的下滑,其中,豐田更是大降15%。而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20日,中國反日示威活動已使日系車企損失產值約2.5億美元。
“這確實是我們增加市場份額的一次機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歐美系車企營銷負責人稱,“盡管我們不會開展針對性的市場營銷活動,但在此消彼長的作用力下,我們的訂單量還是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揚。”
日系車的“黑八月”
對于很多日系車企來說,剛剛過去的8月份就像是一場夢魘。
統計數據顯示,受開學前的購車潮以及十一前的市場預熱等利好因素影響,與上年同期相比,8月份我國國產乘用車市場同比均出現快速增長。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和法系車的銷量分別增長了26.5%、19.9%、13.0%和4.2%。但在中國消費者日益高漲的抵制日貨情緒等因素的影響下,日系乘用車銷量卻出現下滑,同比下降2%,成為乘用車市場中銷量唯一下滑的派系。
這其中,在進軍中國市場的6家日本汽車廠商中,豐田汽車和三菱汽車等4 家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銷量均出現下滑。即使是連續5個月保持2位數高增長的日產汽車也僅增長了0.6%。而本田汽車雖然同比增長15%,但是與5、6月高達八九成的增幅也形成了鮮明反差。
這還僅僅只是個開端。9月24日,《華夏時報》記者在走訪北京汽車市場發現,車市并未因“金九銀十”變得火爆,整個市場顯得十分蕭條。而幾家日系車4S店,更是門可羅雀,只有零星幾個做保養維護的客戶,坐在一旁休息。
“最近幾乎都沒什么消費者前來看車,一些客戶上個月訂了車,但因為怕愛車被砸到現在都沒敢來提車,我們積壓了一些訂單,更糟糕的是,庫存也越來越大。照這樣下去,都可以關門歇業了。”某日系品牌4S店的市場經理告訴記者。
而一位豐田系4S店負責人也表示:“由于最近抵制日貨的風聲特別緊,即使已經有了意向購車的顧客,也在最后時刻改變了主意,這讓我們的好多員工都選擇了休假。”
在蓋世汽車網的一項調查中,46%的受訪者認為,近期中日關系惡化將對日系車銷量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約57%的受訪者認為,過去歷次中日關系緊張都在不斷惡化日系品牌形象。
競爭對手大反撲
面對日系車慘淡的銷售表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稱:“我在流通領域工作了十年,這次日系車經銷商所遭受的損失是我見過最嚴重的一次。”而知名汽車評論員鐘師則在擔心:“眼下又正處于傳統的‘金九銀十’銷售旺季,日系品牌可能會因此損失下半年的有利銷售時機。”
目前,多數分析都認為,受抵制日貨風波的影響,日系車在9月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內的市場表現都不會有明顯改觀。不過,更令日系車企感到鬧心的是,一些競爭對手正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抵日行動中趁勢圍追。
數據顯示,2012年8月份,德系品牌已憑借23%的市場占有率,第一次反超日系品牌。而北京現代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由于客戶到店量和成交量的上漲,北京現代旗下所有車型的優惠已經收緊,剛剛上市不久的朗動更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
此外,東風悅達起亞方面也介紹稱,為了搶占市場機遇,本欲于廣州車展期間上市的K3已定在10月份正式登場,這款車與朗動的配置頗為接近,而K3的主要競爭對手即日系的卡羅拉、新思域、馬自達3星騁等。
有觀點認為,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的下滑并不僅僅因為近日的釣魚島風波,還因為近年來日系車市場份額已呈現出了持續下降的趨勢。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達到30.5%的最高點后,日系車在華市場占有率已連續三年下降,目前日系車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在20%左右。
而在蓋世汽車網的一項調查中,有46%的參與者也表達了對日系車在中國長期發展前景的看淡,他們認為,除中日關系緊張外,日系車企保守的本土化策略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車型老舊、缺乏新車刺激以及優惠較少是日系車近年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主因。”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說,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已經大幅放緩,受資源與環境的制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增長容量也有限,這意味著中國市場的競爭已逐步邁入零和競爭的準成熟階段,企業的競爭重心將由之前的新產品大量導入轉向對本土化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上,而這正是日本車企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以豐田與本田為首的日系車已開始覺醒,它們都在制定積極的市場戰略,加大新車型的引入速度,并計劃將最新的節能技術本地化。“只是,中日關系的緊張,無疑將打亂日系車企收復失地的戰略部署。”分析人士稱,“由于現在的政治形勢還存在太多不確定性,這也使得中日關系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讓日系車企重新規劃中國戰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