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黃金周前兩天,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生活中,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堵車。長假第一天,國內多條高速公路的多個道口擁堵,令不少自駕一族受盡煎熬。人們紛紛議論,高速公路堵成這樣,難道是免費通行惹的禍?比如,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就說,長假高速免費,這就等于動員大家一起上路堵車!真要是為了民生,不如宣布長假高速漲價50%。
但《中國青年報》的評論認為,高速免費通行沒有錯,收費站攔車發卡才是堵車的罪魁禍首。這篇評論說,關鍵的堵點出在實行免費后,收費站并沒有直接開閘放行,仍然實行攔車發卡收卡制度。這是最大的堵因。既然對小客車實行免費,為什么還要發卡、收卡?毫無意義的發卡,使長長的車流堵在收費站前后,"免費放行"本應有的疏通效應蕩然無存。
攔車發卡究竟是不是造成節日期間高速公路暴堵的禍根?這個問題有待專家給出解答。但是,怎樣疏導節日期間的高速公路通行,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深思。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對這個話題作出評論。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國慶節當天某個"一日游"旅游團在遭遇持續擁堵5小時后,取消游覽行程,直接返回上海;高速公路車輛猛增,收費員1天說5000遍"您好",笑到臉都僵了。類似這樣的消息這幾天充斥著各個媒體的新聞報道。于是有不少人認為,今年的暴堵都是由于高速免費造成的,高速不該免費通行。您認同這種觀點嗎?
葉檀: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中秋節當天我從上海出發到溫臺甬,沿著溫臺甬高速公路往回走的時候,發現高速公路確實是非常堵,大概幾十公里的路堵了兩個小時。滬杭路或者滬寧線本身就是負荷比較高的路線,一免費之后流量比平時增加了三倍,原來的規劃是幾百萬輛車,但是一天涌入三千多萬輛車的話無論如何是滿足不了需要的,所以一定會堵車,這是直接的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規劃不夠,整個規劃以大城市為軸心的城市群,它的堵車情況平時就比較嚴重,所以一旦免費之后這些關鍵的交通節點就更加擁堵。
中青報的評論認為,攔車發卡是造成節日期間高速公路暴堵的禍根,并且分析,為什么免費了仍要攔車發卡?可能是第一次實行免費,缺乏經驗;也可能是為了統計免費給公眾送了多大的紅包,不顧此舉會造成擁堵;也可能是故意通過發卡來添堵,以此妖魔化"高速免費",讓輿論和公眾恐懼免費,從而誤導決策者重返收費。這個分析有沒有道理?
葉檀:這些分析是沒有道理的,中青報的分析過于簡單,過于線型思維了。第一次實行全面的免費通行,在實行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知道,免費通行會增加多少客流量,未來需要一些基礎的數據,通過收卡和發卡的過程,可以把這個基礎的數據收集到手,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必要的,如果我們還想有第二次第三次免費并且規劃的比較好的話,一定要根據這樣一些數據來進行規劃。
第二,在通行的過程當中確實是收卡發卡是延誤了整個的流程,但是我們也看到因為它不必交錢所以收卡發卡大概兩到三秒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為收卡發卡一定程度上阻塞了交通,但還不是主要原因。
對于高速路收費的問題,存在不同的觀點,到底是該免費還是應該像在節假日期間已經預測到高速公路要堵車的時候,像某些經濟學家提出的可以在這個時候多收費50%呢?
葉檀:我們絕對不能說因為人流量大所以我們就多收費50%,這是一個錯誤的信號,在這個過程當中首先要肯定第一節假日免費,高速公路以后收費的路段越來越少,這是大勢所趨是不能變的,在保障民生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的保障民生,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一個徹底的規劃,需要對基礎數據進行一個分析,這就是節后要做的事情。
我們已經在這一次的免費過程當中看到,因為免費,因為客流量增加,它的風險和問題就更加嚴重了。比如說城市群之間的交通節點,比如說從主干道到次要的道路之間的匝道口,這些都是原來的老虎口,車輛一多就會擁堵,而現在通過免費這個情況我們是看的更加清楚了。另外,比如環形的道路之間,當它通到支線去的時候,這些環形的道路主要的干道都會成為擁堵口,我們必須要非常科學的規劃這件事情,但是前提是規劃是為了更好的保障民生,而不是說用一種最簡單、最偷懶的辦法,一擁堵就收費。
北京市最新規定,節日期間每天的6點到22點高速公路收費站不再對免費的車輛發放通行卡,這個效果也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高速公路車輛通行比較順暢,明顯好于9月30日中秋節當天。葉檀認為,破解節假日高速公路擁堵的難題,必須要用多種手段來進行綜合的治理。
葉檀:確實是需要多重手段的治理,而不是一個線性的思考方式和限定的治理方式。直接提高收費是不對的,但是缺乏規劃的過程前提下直接去對于公路收費徹底免除也是不對的。我們對于收費的額度可以做一個很好的估計,大概可以減少多少人,在未來的規劃過程當中,比如說從主要干道到次要干道,城市群之間的軌道交通我們都可以進行很好的布局。這一次的大堵車確實是因為一下子客流量增加了3倍到4倍所造成的,任何一個交通如果客流量增加了數倍都會造成癱瘓,這個毋庸置疑。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通過這一次的事件我們知道,要保障民生需要多管齊下來進行治理,需要非常理性的進行規劃,而不是采取一種簡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