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團一輪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已經悄然來襲。
日前,據一汽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石濤,已經離開一汽-大眾赴一汽集團服務貿易有限公司任職;與此同時,一汽豐田銷售公司企劃部部長蘇濤也已調離原職位,出任一汽解放銷售公司副總經理。
這是繼不久前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張曉軍與一汽轎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葛樹文“換防”之后,一汽集團今年出現的新人事變動事件。“未來還會有人事調整,這只是個開始。”一汽集團官方人士透露,“未來幾年,是一汽集團發展自主品牌最關鍵、重要的幾年,需要大量的成熟人才到崗服務。以服務自主品牌為首要任務,是一汽集團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的主要思路。”
人事重調
據記者了解,繼張曉軍和葛樹文進行人事“換防”之后,在新的人事調整任命中,石濤與蘇濤的職務調動是重頭戲。
公開資料顯示,石濤于1997年加入一汽-大眾銷售公司,至今已15年之久。在服務一汽-大眾銷售公司期間,石濤曾經先后從事售后服務、區域銷售、人力資源及行政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奧迪及大眾品牌銷售計劃等崗位的管理工作,并于2006年被任命為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今年2月,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原副總經理柳燕被曝將擔任一汽服務貿易公司副總經理,但日前記者了解到,柳燕已經離開了一汽集團轉而加盟沃爾沃,擔任沃爾沃(中國)銷售公司市場與營銷副總裁。于是,在原本應該由柳燕任職的職務出現了空缺。石濤由于具備成熟的管理經驗,因此被調任一汽服務貿易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職務。一汽服務貿易公司是一汽集團全資子公司,承擔著一汽集團自主品牌層面汽車后市場的各項業務。
而與石濤的這次任命幾乎同時發生的,則是蘇濤轉任一汽解放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據記者了解,在一汽集團的“十二五規劃”中,到2015年,一汽解放的產銷量目標為32萬輛左右,2010年,一汽解放的產銷量突破了25萬輛,但是2011年,一汽解放的產銷量急劇下滑,不足20萬輛,這個成績顯然無法令一汽集團滿意。而按照一汽集團的計劃,蘇濤未來的任務是如何在3年時間里,幫助一汽解放的產銷量以超過25%的速度增長。
一汽集團在兩個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的兩員干將均被調回服務自主品牌,最近一段時間來一汽集團的人事調整思路已經清晰可見。而據記者了解,從今年2月開始,一汽集團從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抽調了大量擁有成熟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的中高級經理赴一汽轎車、一汽解放及其他一汽集團自主品牌的企業中任職。
助力自主
實際上,未來幾年正是一汽集團自主品牌的高速發展期。此前,一汽轎車總經理張丕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一汽集團自主品牌而言,2012年~2015年是最重要的時間段,將有大量車型排隊上市,并且,在中高端車型市場的布局也將展開,對一汽集團來說,這幾年時間是打攻堅戰的幾年。
打攻堅戰的前提是要有人的支持。“今年7月,一汽集團紅旗H7轎車在長春上市,未來,紅旗的營銷工作全面展開,作為豪華車營銷的行家里手,張曉軍被調任一汽轎車扛起營銷大旗。”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表示,這個驚動汽車行業的人事調整已經展示出了一汽集團人才天平向自主品牌傾斜的思路。
“未來幾年,我們每年將至少推出3款新車型,力求實現各個品牌全面發力,徹底改變此前產品線狹窄、新產品后繼乏力的狀況。”張丕杰表示,除了歐朗和奔騰品牌之外,2013年將是紅旗品牌真正的發力年,借此,一汽集團將實現自主品牌在各個戰線全面開花。
“一汽集團的目標是推動自主品牌從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合資企業的人才更了解中高端品牌的運作模式,這也是導致如此大規模從合資企業向自主品牌企業人才輸血的原因。”一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從合資企業抽調主力服務自主品牌已經成了一汽的主旋律,而更多類似的人事調整布局正在醞釀。包括商用車板塊在內,做好自主品牌是一汽集團下一階段的主要訴求,也是一汽集團實現整體上市的基礎。”
仍需理性
據一汽集團官方人士告訴記者:“一汽集團的人才戰略有一個思路,就是把重點培養的預備干部放在合資企業鍛煉,在合資企業里,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歷練,然后再將其調回集團服務自主品牌。現在正值一汽自主品牌發展的關鍵期,這個人才思路未來將得到延續。”
一汽集團的“十二五規劃”顯示,2015年,一汽集團的產銷目標為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的銷量目標為200萬輛。
而到了2011年,一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只有50萬輛左右,要想在短時間內完成300%的汽車銷量增長計劃,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合資企業培養了一大批成熟的人才,現在合資企業的成熟人才反哺自主品牌的時刻到了。”一位一汽轎車高層透露,“為扭轉營銷不力的局面,一汽集團必須從合資企業向自主品牌輸送人才,力保一汽集團的戰略目標順利達成。”
不過,麥威咨詢公司總經理程文兵認為,一汽當下集中的“合資反哺自主”的人事調整戰略,也面臨一定的風險。
“一汽自主品牌面臨的問題很多,從產品規劃、開發到營銷,都需要點滴的改變才能更適應市場,而合資企業人才進入自主品牌企業,也需要從一線開始調研,找出問題所在,再逐步的改革、逐步培養出適應自主品牌企業的體系能力,這對一汽自主品牌的未來將產生重大影響,切忌操之過急。”程文兵表示,自主品牌的起點與外資品牌不一樣,面臨的問題和處境也不一樣,全盤照搬合資企業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并不現實,“操之過急的代價就是適得其反。如果因為大量合資人才的到來而盲目制定較高的目標、盲目擴充產能,一旦無法得到市場認可,只會造成人才資源和發展時間的極大浪費。這些新帥的首要任務是先對現狀進行調研,然后尋找和摸索出一條由下向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