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今年下半年即將推出的上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其中包括了購買新能源車可免拍上海牌照,正一度引發各界揣測。堪稱“最貴鐵皮”的滬牌“免費拿”究竟能否成撬動新能源車的購買市場?記者了解到,對于即將出臺的利好政策,不少消費者仍處于觀望階段,一些人認為,新能源車在使用時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這讓“送滬牌”的誘惑力或許不如預期中的那么明顯。
日前,上海嘉定區新能源車4S店接到消費者咨詢電話漸漸多了起來,其中大多問題是圍繞著購買新能源車的補貼新政。據店方透露,目前,店內展廳僅剩眾泰、龍威和奇瑞三個品牌的車型,原先的老車型已經售完,而上汽于本月初發布的榮威E50目前年內限額業已預訂一空,銷售人員稱,這款原價22.23萬元左右的車型在國家及地方雙重補貼下,可優惠6萬元,加上可以送滬牌,由此引發部分消費者趨之若鶩。
國家和地方最高10萬元的現金補貼加上6萬多元的牌照費,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激勵下,新能源車的春天看似已經不遠。但記者了解到,眼下在消費者層面,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態度目前大多仍僅限“觀望”,并沒有因送滬牌及系列補貼政策而有所起伏。
眼下正考慮購車的市民朱先生表示,自己短期內不會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作為一名新上海人,他每年都要攜家帶口回浙江老家探親,閑暇時也會進行家庭自駕游,電動汽車的“短途性”顯然滿足不了他的需求,“充一次電要5-6小時,卻只能開100多公里,況且充電樁遠不如加油站那么多,萬一半路罷工可就尷尬了。如果選擇混合動力汽車,長距離高速行駛也基本談不上省油,很難說真的做到環保了”。朱先生認為,與其免費送牌照,還不如加快配套設施的建設,否則利好政策對產業的推動效果難免大打折扣。
當記者問及是否會考慮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燃油汽車的補充,僅作上海市范圍內使用?不少消費者稱,由于當下停車位緊缺,車庫價格高企,購買第二輛車至少不會是在短期內,“若只能買一輛車,肯定會選擇燃油汽車。”
此前有消息稱,截至2012年底,在上海新能源車“先行先試”的嘉定將建成770個充電樁,建設并部分投運1至2個充換電站。而在嘉定之外,全市新能源車充電設施仍可以稱得上是一片空白。盡管電動車企業、電力部門均表示充電樁技術非常簡單,投入資金也并不昂貴,但因為場地、停車位等限制,實際安裝障礙重重。
4S店工作人員坦言,新能源車并非消費者“想買就能買”,目前上海充電樁建設尚未完善,因此有興趣的車主不妨先聯系4S店,告知居住及工作地址,店方將協調國家電網,依據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消費者安排電動汽車銷售洽談,若消費者所在區域尚未建成基礎充電設施,那么4s店將告知最佳購買時機,“如果沒有固定車位,每天需要搶車位的消費者,還是不建議購買。”
“等到新能源車能夠大力推廣之時,或許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也就基本完善了,那時我才會考慮購買”市民林小姐說,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電池續航能力的提升、產品線的不斷豐富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車取得真正的發展所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