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車企陸續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超過六成上市車企凈利下滑。今年以來,車市增長速度放緩,同時部分城市限購政策的出臺,導致汽車銷量和價格雙重下降,受此影響車企銷售壓力加大,尤為突出的是自主品牌,從財報上看,自主品牌利潤降低幅度較大。不僅如此,車市高速增長時期,過度擴張的終端銷售網,也在此時收獲苦果。自年初就有經銷商不斷發出庫存過高的警告,但時至年底,庫存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去庫存反而成為車企的首要任務,由此導致經銷商虧損嚴重。
車企三季度財報凈利增長少 自主品牌利潤持續下滑
近日發布的車企財報中,上海汽車三季報實現凈利潤53.47億元,同比僅增長1.43%,創三年半以來的凈利潤單季增速新低,自主品牌仍然在持續“拖累”公司的毛利率。長安汽車(000625,股吧)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上升22%,但凈利潤卻同比增長229.93%,而利潤的增長主因則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8月底重慶市財政局和兩江新區下發給長安汽車總計約10002萬元的研發補助資金。
東風汽車公布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9.74億元,同比下降13.27%;實現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降94.16%。比亞迪三季報告顯示,汽車銷量為77004輛,同比下降約18.09%。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凈利208.81萬元,同比下降94.08%;海馬汽車(000572,股吧)實現凈利258.6萬元,同比下滑98.6%,前三季則下滑83.71%。
一汽轎車第三季虧損額達2.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額增長了5倍,前三季累計虧損3.11億元。一汽自主品牌車型奔騰B70、B50及新上市不久的歐朗銷量慘淡,與其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奧迪的銷量紅火形成鮮明對比。
在一眾利潤走低的車企中,自主品牌長城汽車(601633,股吧)卻顯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111.76億元,同比增長55.7%;該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取決于銷量增長,尤其是SUV新車型。公告顯示,三季度銷售整車16.12萬輛,同比增長43.4%,達到4.88萬輛,增速明顯快于前兩季度,其中兩款SUV新車哈弗H6、M4分別貢獻3.78、1.82萬輛,拉動SUV單季銷量大增144%,而前三季SUV則增長76.1%,強于其他兩種車型(皮卡、轎車)。
去庫存成車企年終頭等任務 擴張過快銷售終端虧損嚴重
龐大集團(601258,股吧)作為上市的經銷商層面企業,也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單季虧損。對于三季度業績的大幅虧損,龐大集團表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及凈利潤變動主要由于汽車消費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商用車銷售持續低迷。此前,蓋世汽車網整理的上市企業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四家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龐大集團、中升控股、亞夏汽車(002607,股吧)和正通汽車)的營收盡管增長達35%,但凈利潤卻下滑逾兩成。
長久以來國內大部分經銷商一半以上的營收利潤來自于新車銷量,所以在車市驟然減速的環境下,經銷商陷入困境并不在意料之外,中國汽車售后市場尚未形成氣候可成經銷商利潤點的前提下,市場放緩,產能過剩,車企擴張嚴重及新車推出的速度過快都導致了經銷商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 J.D. POWER針對經銷商的調查結果顯示,處于盈利狀態的經銷商占比從2010年的81%降至2011年的63%;今年上半年,國內經銷商有1/3沒有完成銷售任務,虧損比例由2009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49%。報告還指出,自主品牌的經銷商虧損最為嚴重,虧損比例達到了58%,盈利者僅有可憐的15%。
雖然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2年9月份調查顯示汽車經銷商庫存連續3月下降,但仍然沒有達到正常的庫存系數,9月份綜合庫存系數微降至1.50,處在1.5警戒線的臨界點;與8月份相比,自主品牌庫存系數下降明顯,合資品牌也呈現微幅下降,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許多進口品牌也開始調高了中國銷量目標,導致進口品牌的庫存系數則大幅上升;高庫存(庫存系數大于2.5)品牌8個,比上月增加;9月份庫存系數最高的品牌是日本謳歌,庫存系數為9.07。
而車企也紛紛意識到庫存積壓的嚴重性,紛紛調低年內銷售預期,以日系車品牌為例,一汽豐田和東風日產都下調了經銷商銷售任務,經銷商10月份的銷售目標下降了40%,一汽豐田還增加了銀行融資額度和傭金的返還力度。東風本田、廣汽豐田則取消了經銷商的單月銷售目標。而自主品牌力帆汽車,甚至對經銷商推出了汽車銷售回購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