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天津港保稅區新港一號路向右拐,我國進口車吞吐量第一大港——天津港客運碼頭即映入眼簾。不同于以往載著進口車輛來船靠岸的繁忙景象,籠罩在一片水霧蒙蒙中的碼頭只能偶爾見到幾艘孤零零的貨船。而在不遠處滾裝船碼頭岸邊的停車場上,黑壓壓一片的庫存車輛還來不及撕去標簽就已經落上了一層塵土。
也許,當這一幕呈現在進口車企的高層們面前時,他們可能會真正意識到銷售欲望的增長比起市場的增速來說過于膨脹了。
雖然今年1-9月,我國進口汽車達到87.3萬輛,同比增長22.6%,但這一數字僅僅是“虛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表示,這一數字以廠商和經銷商高庫存、價格大幅下降和大批經銷商虧損為代價取得。揭開繁榮的假象,進口車市場結構調整亟待全面調整。
警報拉響
“現在進口車的庫存確實非常大,不光是天津港,聽說其他港口的庫存也已經壓得受不了了。”11月7日天津港客運碼頭的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業界普遍認為,1.5的庫存深度是正常水平,如果庫存深度大于2,就是超警戒水平。截至今年9月,我國部分進口車品牌庫存深度比2011年同期翻了一番,已超過3,這無疑已經拉響了進口車市場的警報。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國整車進口合計28.44萬輛,較第二季度下降7.9%。截至9月底,全國汽車進口量年度增速同比下降約20%。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經濟分析處處長閆先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進口車增速下滑十分明顯,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最嚴重的下滑。”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國內對進口車市場過于樂觀的估計。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進口汽車高層論壇報告上,有報告表明,許多跨國汽車公司基于2011年的市場慣性,制定的2012年銷量目標增幅超過40%甚至50%,其中個別企業高達70%,遠遠高于實際市場需求增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中國進口汽車的消費需求很旺盛,很多進口經銷商高估了銷售預期,下了過多的訂單。”
供求關系不平衡,導致進口車經銷商庫存短期內快速增長、價格一路下探。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副總裁、國機汽車董事長丁宏祥表示,“今年進口車市場優惠品牌、車型增多,新車整體降價幅度達10%。”而在這種狀況下,目前有大批進口車經銷商陷入虧損狀態,部分廠商與經銷商的上下游關系緊張。
一家進口雪鐵龍經銷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8月份開始公司就一直在消化庫存車。
“新車銷售虧損、資金成本居高不下和日常運營費用過高,是進口車經銷商虧損的主要原因。”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分析稱。
全面調整
“明年進口車市增長必將放緩,但由于消費多元化及進口車型選擇增多,整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10%以上。”羅磊表示,“進口車市場調整勢在必行。”
從品牌結構看,豪華品牌和超豪華品牌在進口車市場中所占的份額逐年增加。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車前15位品牌中豪華品牌占據9席,市場份額高達67.7%。從進口國來源看,德系已經成為進口車市場的絕對主力。9月,德系品牌市場占有率達48.7%,成為進口汽車市場的絕對主力。此外,中小排量車型日也漸成為進口車市主流。
除了市場主體在悄然進行著變化和選擇外,廠商和經銷商作為進口車市場的參與者同樣需要做出變化。據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2013年大部分廠商面臨消化2012年遞延的近2個月非正常庫存的壓力,庫存大的廠商進口量或出現負增長,供需結構、品牌結構、車型結構調整或將進一步深化和優化。
在民族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看來,進口品牌下一步的競爭更多的是管理能力體系的競爭,提升進口車價值鏈各環節的盈利能力。
而對經銷商角度而言,同樣需要適應放緩兼并、新建店的步伐。羅磊表示,精細化、縱向化發展是進口車經銷商發展的趨勢,“未來肯定要多種經營業務并存,如努力開拓二手車置換、汽車金融以及后市場服務等業務。”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則表示,作為進口車經銷商也應該有一個準確判斷,提高自己的經營能力。此外,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遲亦楓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廠商和經銷商不平等的關系也需要做出改變。“應該呼吁讓廠商‘理性’看待市場,為經銷商減負。”他表示,廠商和經銷商要實現良性互動,生產和價格體系的建立都要以市場為導向。
不管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改變,進口車市大規模調整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