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2012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國際論壇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在新建的CATARC安全試驗室現場接受了媒體訪問。他表示,中汽中心多年的碰撞測試數據積累和先進的設備為自主品牌企業技術改進提供了原始的積累和借鑒。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
數據積累為“自主”所用
中汽中心實車碰撞試驗室于1999年投入使用,迄今已有13年的歷史,13年來,實車碰撞試驗室共進行各類實車碰撞試驗5000余次。2006年,中汽中心推出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至今,試驗室成功完成178款車型的C-NCAP評價試驗。2012年8月31日,中汽中心歷時3年、耗資20億元的新院區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汽車安全試驗室之一。
據趙航介紹多年的測驗數據和圖像資料是自主品牌未來技術改進的依據,并對其安全技術的提升更有意義。中汽中心還設有工程研究院安全技術部,為自主品牌企業提供技術參考經驗,并全面提供改善車輛安全的解決方案。
自主安全技術總體落后 寡頭技術要突破
在談到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安全技術的現狀時,趙航認為自主品牌企業的安全技術參差不齊,雖然總體技術水平較發達國家落后,但仍然存在一些排頭兵。“自主品牌企業也有五星碰撞車型”,他認為在零部件及電子安全系統的發展上,自主品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發展,對于技術獲取可以采用多種途徑。
“國外整車廠的ESP技術也不是他們自有的技術,但是它們能將這種技術很好的運用到自己的車型上。有些技術我們要自己研發,有些技術我們可以拿來用。”來縮短自身技術發展的時間和效率。但他也強調,獨家壟斷的技術或是寡頭企業掌握的技術我們要大力研發,因為這種技術成本較高。
雖然本次論壇中較多整車廠都提到了主動安全技術,但目前這些技術的配備較大的增加了車輛的成本,未來隨著配備車輛數量的增加成本慢慢會降下來,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需求。
新能源試驗室啟用 碰撞要求高于傳統車
在占地超過4萬平方米的新試驗區,比較搶眼的是有一處新能源試驗室。趙航介紹雖然由于CNCAP碰撞測試對車輛的銷量有限制,新能源車型并沒有劃入到目前的碰撞測試名單中。“但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試驗是肯定要做,因為其涉及到燃燒、爆炸等”。
目前中汽研對于國內企業研發的新能源車已經做過實驗,實驗結果都普遍較好,因為整車廠商為降低電池在突發情況時遭到碰撞的幾率,普遍把電池的位置選擇在車輛底盤上,使電池在車輛碰撞過程中不易遭到破壞。
“我們的標準基本上是傳統汽車的安全標準,但新能源車的碰撞要求肯定高于傳統車,涉及到電池的燃燒和爆炸等測試。現在我們有一個新能源的汽車安全標準體系,系列標準也正準備出臺。”趙航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