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夾縫中苦苦求生的低速電動汽車,或將迎來轉折時刻。
據有關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爆料稱,工信部、科技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短途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摸底檢測分析項目"調研工作已接近尾聲。該項工作的結論之一是欲將低速電動車改名為"短途純電動乘用車",進而獲得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至此,低速電動汽車的命運可能將發生轉機。
此前,那些被不少人士譏諷為"山寨電動汽車"的低速電動汽車產品長期以來不能進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新車目錄,以及享受優惠政策的眷顧,難以獲得牌照,無法正大光明的銷售和使用。
"低速純電動汽車擾亂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常秩序"、"低速純電動汽車成為了中國新能汽車的笑柄"、"低速純電動汽車滿足不了安全法規" 諸如此類的論調不時見諸報端……
而陸續出臺的政策規定,配備鉛酸電池的純電動汽車不能歸入新能源汽車并享受車船稅免征的優惠;《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國家標準要求電動汽車最高車速不低于每小時80公里,續駛里程大于80公里。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車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時,純電驅動模式下綜合工況續駛里程分別不低于150公里和50公里。"
但"青山遮不住,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韌性十足、活力四射的低速電動汽車依然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天南地北、街頭巷尾。
與其限制打壓,還不如積極因勢利導,使其揚長避短。
環顧全球,在那些所謂的高性能電動汽車高處不勝寒、紛紛傳出后續研發計劃被束之高閣之際,低速電動汽車的超前市場化發展傾向讓新能源汽車產業升起一線亮光和振興的希望。
重重優惠激不起市場的熱烈反響,新能源汽車產業"曲高和寡"的蹣跚前行。倒是"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低速電動汽車產業在茁壯成長。無視其驚人的市場化能力、固執的排斥低速電動汽車的態度,顯然是不妥當的。
無論是從城市擁堵之后的車輛時速、電池技術的短板,還是一天的往返歷程來看,這種"短途純電動乘用車"的低速電動汽車,完全能夠滿足日常市內使用。且電池少、充電塊、車身輕、價格低,能迅速撕開新能源汽車產業多時一來"只開花不結果"的厚厚壁壘,擴大消費人群,形成批量規模,推動產業鏈進步,進而貼近實現"彎道超車"的夢想。
筆者曾經指出,應當對純電動汽車的可靠性、安全性進行嚴格的審查、檢測,而高速性能則在目前階段退居其次。電動汽車的發展必將經過一個改進完善,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客觀過程。指望一下子提高我國動力電池性能,跳過低速電汽車發展階段直接進入高速純電動汽車階段其實是一廂情愿的。
在低速電動汽車或被正名、被扶持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無疑是多了一條值得探索和有望走向豐收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