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瑞汽車、廣汽集團牽手11天后,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奠基將舉行奠基儀式。這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這引起了業內關于“這或許是最后一家合資車企”的猜疑。
先來看看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落成,和奇瑞、廣汽牽手有何關系。如果從時間上看,前者與后者無關,甚至在后者之前出生。早在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核準了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乘用車合資項目,同意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國捷豹汽車有限公司、路虎汽車、捷豹路虎汽車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建設乘用車生產項目。按照規劃,合資公司將設在江蘇省常熟市,年規模產能為13萬輛乘用車和配套13萬臺發動機,產品包括:路虎運動型乘用車(SUV)、奇瑞轎車、捷豹轎車;奇瑞2.0L/1.6L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捷豹3.0L增壓發動機。
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二者又息息相關。從某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汽車業管理的大思路。只有順應了這一思路,車企們才能拿到期待多時的準生證,否則生“二胎”將永遠不獲批準。
思路之一,抱團整合。即必須充分利用國內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按照11月7日,廣汽集團(601238)與奇瑞汽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簽署的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顯示,雙方在整車開發、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研發資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國際業務、生產制造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
這是此前汽車整合思路的深化。2009年,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鼓勵(四大)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兼并重組;支持(四小)北汽、廣汽、奇瑞、重汽等汽車企業實施區域性兼并重組。
從單純的兼并重組,到資源優勢互補、松散的聯盟。這是一種進步。擺脫了純粹的股本關系、依附關系,更注重商業利益或商業上的雙贏。至于這種聯盟能走多遠,需要看雙方的誠意,也需要看未來市場的接受程度。但無論如何,這已經是一種思路上的進步。搶餅吃和共同做大蛋糕。
思路之二,技術,成為中國汽車業做大的敲門磚。沒有自身的技術,或者無法從外方拿到共同研發的話語權,則極難獲準合資。
在廣汽、奇瑞汽車項目中,雙方一直強高奇瑞汽車具有的研發能力。在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中,雙方強調將共同研發TGDI發動機,搭載于大部分合資車型上。甚至原捷豹路虎工程師也將入駐奇瑞研發團隊,以加快共同研發出發動機的進程。
反觀不少正在申請合資的項目,有幾家符合上述條件呢?
以斯巴魯為例,口口聲聲希望落戶中國市場。但至今未聽聞其有意在中國進行核心動力總成的研發工作。更何況,斯巴魯的股東是豐田汽車,極難繞過國家相關合資設廠的政策。
至于奇瑞捷豹路虎的合資企業,是不是最后一個合資兒?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合資能否真正換來技術?能否引領中國真正進入研發的核心產業鏈?一旦實現這一目標,合資或不合資將不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