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長春大范圍的迎來了第二場降雪,我們在欣賞美麗雪景的同時,也不禁擔憂大雪天氣給道路交通帶來的諸多不便。雪天開車出行尤其要注意,這需要司機掌握一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對司機的雪天駕車技術要求很高。為了確保在冬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道路暢通,最重要是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小編在這里現將雪地行駛的注意事項與大家分享,希望對您的出行有所幫助。
出行前先清除車身積雪
雪停后,在發動汽車之前必須清除汽車擋風玻璃、大燈、反光鏡上的積雪,保證行車時視線不受影響。清掃積雪時,尤其要注意前后風擋、主副駕駛側車窗以及前后車門與車身的接縫處,這些部位一定要清掃徹底。如果簡單清掃一下,車門打開后積雪將一同進入車廂。雨刷周邊的積雪也要注意清除,因為過多的積雪堆積會造成雨刷運轉負載過大,有可能損壞雨刷電機。
積雪覆蓋的公路會使啟動汽車變得困難,為了能夠順利進入車道,最好稍微前后移動一下車,或者用雪鏟清除車前的積雪。上車之后,應先開啟暖風。因為駕駛室內外的溫差過大,加之暖風突然吹到擋風玻璃上,會造成前擋風玻璃炸裂的情況,所以建議車主上車之后就將暖風開啟。另外如果車輛帶有外加熱后視鏡,那么請別忘記開啟,這樣鏡面上的冰會很快融化,對雪后行車觀察路況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切忌在水溫沒有達到正常的時候使用玻璃水清洗玻璃,因為寒冷的天氣很有可能讓玻璃水變成冰凝結在前擋風上,影響視線,造成安全隱患。
清掃視角盲區
雪天行車前,除了用拖布清掃前擋風玻璃的積雪外,還需要重點清除左右側窗、后視鏡以及后擋風玻璃上的積雪,以免等到發現了視角盲區,再在路邊停車掃雪造車交通隱患。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應把后窗除霜器打開,后窗結霧阻礙中后視鏡視線,不好判斷后車情況。保持除霜常開的同時,還要把暖風調整為前擋出風模式。最好能在手邊預備一塊棉布,可以隨時擦拭車窗內側霧氣和反光鏡,保持良好的視線。
行駛中注意保持車速控制車間距
雪天開車一定要慢,并要和前車保持足夠的距離。如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就要保持30米長的距離。由于冰雪路面的阻力很小,只有干燥瀝青路面的1/4制動距離,要比干燥路面大得多。例如車速在50公里/小時,在干燥路面上的制動距離為12米,而在積雪路面上制動距離則將近50米。此外,車主從發現情況到踏下制動踏板的時間最快也要0.03秒,而機械反應時間也需要8.33米的距離。若跟車過近,當前車剎車時,后車很難在短距離內剎住車而造成追尾。因此,車主應根據地形、車速、裝載等情況,與前車拉開距離。一旦發現和前車的距離在縮短,不管什么原因都要馬上收油減速,并且將腳放在剎車踏板上以防前車突然減速或者剎車。
避免猛踩剎車
雪地行車,無論發現前方有什么危險情況,都不要猛踩制動。在冰雪路面,通過發動機制動來維持車輪與路之間附著力要比使用腳制動好得多。如果要低速行駛,那么就要考慮用低擋行駛,并使發動機保持稍大的轉速。如果逐漸地抬起油門,立刻就能獲得發動機制動。
提防行人
雪天車主不光要提防地面上的冰和積雪,還要時刻小心擦肩而過的車輛和行人。雪天行人都會穿厚厚的棉服,他們在轉彎時可能有更多的盲區,或者根本就不會想到后面還有汽車,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駕駛員始終保持對駕駛環境的掌控,開車時可以看一下更遠的地方和路口,提防行人和自行車。
避免空擋滑行切記要逐漸地換入低擋
雪天行車一定不能空擋滑行,拐彎兒時不能猛打方向盤。換擋時,切記要逐漸地換入低擋。當車速達到60公里/小時,從3擋換到1擋將會使輪胎打滑。過分地加速會導致由于差速器的作用使重量從汽車一端移向另一端,所以,此時輪胎的附著力本來已經處于邊緣狀態,再減少輪胎負荷肯定會使汽車產生側滑。除了要停車的時候外,千萬不要摘擋踩剎車,不論有沒有abs。掛低擋剎車可以借助發動機的減速作用更快地降低車速。對于沒有abs的車,摘擋剎車很容易導致輪胎抱死,如果前輪抱死車則對行進方向失去控制能力,會向慣性方向移動。當然,即便是掛著擋剎車,在沒遇到突發情況時也不要一下將剎車踏板踩死,應該逐漸加力。
上下坡不宜換擋
上下坡時都要低擋平穩通過,中途不宜換擋。上坡防熄火,下坡絕對禁止空擋滑行。新手雪天開車可改走輔路,避免遇到坡度較大的立交橋。上坡時,必須與前車保持加倍的距離,爭取“一氣呵成”完成爬坡,以免上坡時減速或打滑而無法順利到達坡頂。萬一爬坡時輪子因地上結冰而打滑,則可在車輪前后撒些沙子或鋪上毛氈,增大摩擦力。必要時,也可利用工具將地上的硬冰打成一條條橫溝,以避免車輪打滑。下坡時,須平穩地換至1擋,利用低速擋降低車速行駛。
輪胎放出一些氣
雪天出行前,輪胎可適當放一些氣。因為這會增強汽車在雪上的附著力和增大汽車與冰的接觸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