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豐田中國本部長大西弘致再次將他的大老板豐田章男推向“傻老板”的風口浪尖。
在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豐田中國出人意料地表示,豐田中國要向中國豐田轉變。大西弘致稱,“今后豐田將與值得信賴的伙伴一起,以中國本地為主導推進事業,要將之前“豐田中國”轉變成為“中國豐田”,實現更加扎根于中國的本地化變革,繼續為中國社會做出貢獻。”
這番表態聽上去像是對以往豐田中國市場戰略的反思,也是希望拉近與中國消費者情感的口頭表白。
但實際上,恐怕連大西弘致自己都不會相信,豐田中國會成為中國豐田。簡稱豐田中國的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日本豐田公司在華地區總部及投資性公司,是一家獨資公司,大西弘致本人不僅是豐田汽車公司中國本部本部長還是豐田中國副董事長。從其職務上看,大西弘致代表的完全是豐田汽車的利益。 眾所周知,作為日本最大的汽車公司,豐田一直與日本政府代表的其國家利益保持一致。在華投資上,一直通過復雜的裙帶關系,將與中方合作伙伴創造的價值最大化地通過關聯企業轉移到自己囊中,并對華實施技術封鎖。這種做法遭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官員及企業多次批評,至今沒有根本改觀。
在這種情況下,大西弘致宣稱豐田中國要轉變為中國豐田,自然難以引起共鳴。有汽車業內人士聽到這個說法后,直接反應就是兩個字“扯淡”,并直言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又一次在豐田中國的誤導之下犯了錯誤。
長期以來,豐田中國內部復雜不斷的人事斗爭及一些不專業、缺乏職業精神的做法遭到業界及中方合作伙伴諸多詬病。豐田中國最大的問題,在于日方高管缺乏相應履歷和工作經驗,突然獲得空前大的權利,無論是能力還是素養上都存在一定不足,針對這些問題前豐田中國副總經理曾林堂曾毫不客氣地說:“豐田是個好公司,但豐田中國不是。”
最令中方合作伙伴感到痛心的事,由于豐田中國在危機公關等問題上處理不當,令豐田品牌形象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大打折扣,給產品銷售帶來諸多困難,品牌的溢價也在下降。
2010年3月,豐田中國召開發布會,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專程到中國在媒體面前為大規模召回道歉。一位豐田在華合資企業高管稱此舉是典型的昏招,是危機公關的反面典型。
因為當時在中國市場,豐田僅有少量的RAV4車型需要召回,豐田章男的道歉之舉放大了新聞效應,在媒體不斷的報道之下,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以至于合資企業無論怎樣做市場促銷也收效甚微。事后證明,媒體確實夸大了豐田召回事件。
之后,為平息召回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豐田雖在某中央級媒體上一年投放廣告800多萬元,但無濟于事,又成為業內笑柄。甚至有業內人士半開玩笑地說,豐田章男是個“傻老板”
對于因為豐田中國處理危機公關昏招頻出對豐田帶來的傷害,有業內人士直言,這是不負責的表現。另一位豐田在華企業高管心痛地稱:“如果楊紅堅活著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病去世的楊紅堅女士,生前任豐田中國公關部部長,是一位十分令人尊敬的資深公關人,在業內和媒體中有很好的口碑。
楊紅堅女士不幸去世后,接替其擔任豐田中國公關部部長的劉鵬,給許多媒體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年底的答謝會上帶領公關部其他同事進行文藝表演。
其實,豐田在中國市場遇到的困難,除有技術保守的原因外,更多問題是豐田中國自己制造的。但遺憾的是,大西弘致在就任中國本部長后似乎沒有認識到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而是拋出了中國豐田這樣一個看上去頗為荒唐的概念。如果這是一個好主意,大眾、通用或者日產都會比豐田中國更早將其戴在自己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