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自2012年起,正式確立每年12月2日為“全國交通安全日”。
而在剛剛過去的首個“全國交通安全日”,并未引起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記者調查發現,駕駛人交通法制觀念差、交通安全意識薄弱、交通公德意識欠缺等,車輛的增多進一步導致交通事故的頻發。來自佛山安監局的數據顯示,目前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占據佛山各種事故類型中的首位,死亡占比超過九成。日益普及的汽車,正像一顆隨時可能被引爆的炸彈,或傷及路人和其他駕乘人,并危及自身性命。
數字: 交通事故多是人為疏忽導致
1.佛山交通事故去年死亡700人
汽車因速度快、體大量重引發的事故往往是致命的,其引發的交通事故,遠比火災、礦難等對人類的傷害更大。目前,交通事故引發的死亡人數已占據佛山各種事故類型中的第一位,比例超過九成。來自佛山市安監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市共發生各類事故4083起,死亡700人,受傷4390人,直接經濟損失4156萬元。其中,全市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975起、死亡648人、受傷438人、經濟損失805萬元。交通事故死亡占各類事故死亡的92.6%。
2.八成受訪者曾收到罰單但無負罪感
記者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者坦言,自己曾有意或無意交通違法過,并收到過罰單。而對于交通違法行為是否存在負罪感的調查發現,90%以上車主不會因為交通違法產生負罪感,但都心疼自己的“荷包”。同時,即使駕車導致別人死亡,車主的行為仍較少受到道德的譴責。
3.100%的受訪者承認開車使用過電話
參與調查的16輛車的車主均承認駕車有使用手機的習慣,僅有2人表示,不會在駕車時主動撥打電話,但也接聽過。盡管調查樣本不大,但問題突出。
4.七成人對交通標識“蒙查查”
調查發現,七成人對交通標識一知半解。不少車主形成只要能通過就好,對是否壓線、是否亂變道等交通違法并不在意,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5.七成警力用于處理交通事故
佛山交警部門的數據顯示,超過70%的警力用于處理原本不該發生的交通事故。有執勤交警表示,交通事故會導致大塞車,因此必須馬上出警疏導交通,處理交通事故,已成為當前交警部門最重的警力負擔。
6.交通傷害已成“傷害死亡”第一原因
據《中國之聲》報道,交通事故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害”。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汽車保有量約占世界汽車保有量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的16%。2010年和2011年,全國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數分別是65225和62387人。交通傷害已成“傷害死亡”第一原因。
探因:驟變汽車大國 觀念未跟上
近十年間,我國駕駛人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截至2012年10月,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38億輛、機動車駕駛人2.56億人。當前,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違法導致。
來自佛山交警部門的數據顯示,當前佛山汽車保有量突破110萬輛,年增汽車15萬輛,(不含節假日)日均上牌量高達600輛。
與汽車極速普及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當前駕駛人的觀念未跟上,安全意識不夠,大部分車主仍然停留在騎自行車時的法制觀念。有專家指出,廣大車主使用汽車安全意識不足,有歷史的原因。中國從自行車王國向汽車王國驟然轉變,多數人汽車社會觀念和文化尚未建立,這是導致人們漠視交通規則的重要因素。然而,汽車的碰撞和自行車的摩擦不可同日而語,高速行駛的汽車,加上駕駛人麻痹大意,正像一顆隨時可能被引爆的炸彈,會傷及路人和其他駕乘人,并危及自身性命。
而來自交通事故調查結果顯示,交通事故慘痛教訓多是人為主觀疏忽導致的,車主的疏忽是點燃汽車“炸彈”的關鍵。
對策:增強安全意識 把車開好
汽車普及已是大勢所趨,提高駕駛人的安全意識迫在眉睫。有識之士認為,首先應提高民眾的安全和守法意識,讓廣大車主認清不專心駕車對社會的危害,清楚認識“行駛的汽車+不重視安全”等同于“定時炸彈”的惡果。其次,要將駕車傷害納入“道德譴責”的范圍,加入道德準繩規范交通違法,例如事故傷害需做義工等。
交警人士表示,車主應正視交通信號的法定含義和法律效力,使廣大交通參與者充分了解交通信號包括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和交通警察指揮的重要性。
佛山市機動車駕駛員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駕駛人應養成專心駕車習慣,在車輛起步前,完成包括系安全帶、調整鏡子、座位、車窗、充電、導航設置、音響設備設置、撥打電話等行為;在行駛過程中專心駕車、不理會與行駛無關的信息。如需要找東西、接電話、喝水、吃東西、抽煙等,建議選擇安全的地方靠邊停車。
眾多老司機表示,車主應注意包括“搶”紅燈、沖黃燈、趕時間、走錯路后煩惱、疲勞駕駛、情緒過于亢奮等影響安全駕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