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午間消息,據彭博社報道,中日領土爭端導致日系汽車在華銷量大幅下滑,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通過折扣等措施來奪回消費者,而像威廉-陳(William Chen)這樣的經銷商在投資日系車方面可能會面臨更大壓力。
據悉,威廉家族在臺州擁有約30間汽車展廳,主要出售日產及其他品牌的汽車。威廉表示:“在我的經銷店,日本品牌的汽車銷量下滑了約三分之一,未來我寧愿選擇更安全的品牌車型也不愿選擇日系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盡管目前汽車展銷廳的銷售量及訂單開始回升,但仍然有比以往更多的經銷商考慮“退出”日系車。未能與足夠多的新經銷商簽訂協議將使日本汽車制造商大受損傷,而這則有益于通用汽車、大眾、現代等汽車制造商,因為這些汽車制造商與日本汽車制造商在中國較小城市(指二線城市)擴張方面存在競爭。
美國汽車咨詢公司AlixPartners上海辦公室主管羅曼先生(Ivo Naumann)表示:“這種形勢肯定會影響到日本汽車制造商在華的擴張。如果經銷商不得不在日系車與其他品牌汽車之間選擇,如在豐田與大眾之間進行選擇,那么經銷商為什么會選擇每隔兩三年就要應對一次這種形勢的日系車呢?”與豐田、本田均建立了合資企業的中國廣州汽車集團(GAC) 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9月的反日抗議活動中,有大約1800輛豐田、日產及本田品牌的汽車受到破壞。另外,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在11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德國、美國、韓國品牌的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上升,而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份額下滑。
日本政府在今年9月宣布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后,中國爆發了全國性的反日示威活動。根據中國一家媒體10月發布的報道,青島一家豐田經銷店以及一家本田經銷店在今年9 月的反日抗議活動中被焚燒,兩家經銷店的所有者王崇偉(音譯)遭受了8000萬元(合1280萬美元)的損失。雖然這是一起極端案例,但在中國出售日系車的其他經銷商也在銷量下滑中苦苦掙扎。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日系車10月在華銷量下降了59%,使得日系車市場份額從今年前8個月的19%下滑至7.6%的歷史低點。
金港控股公司(Goldenport Holdings)總經理劉慶鈞表示:“投資者希望實現利潤最大化,如果日本品牌的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他們將不得不轉向其他品牌的汽車。”在中日領土爭端發生后,一家豐田經銷商的北京經銷店已在11月停止銷售汽車,目前該經銷商正在尋求與非日系車簽訂合作協議。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經銷商放棄日本品牌的汽車,這種形勢對買家即經銷商產生的心理影響是空前的。日本汽車制造商必須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否則會形成長期的危害。”本田北京發言人表示,已有一小部分本田經銷商出于為自己考慮而停止了運營。
豐田在中國的一家合資企業—廣汽豐田(微博)汽車有限公司(GAC TOYOTA MOTOR)已承諾會免除對未能實現銷售目標的經銷商的懲罰性措施。通常情況下,汽車制造商會根據經銷商能否實現年度銷售目標給予獎金或收取罰款。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曾在上個月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經銷商擔憂自己的生存問題, 我們將會采取措施幫助經銷商對未來的收入變得更加自信。雖然北京一家經銷商已停止從廣汽豐田進貨,但公司仍然堅持到2015年將在中國的經銷店數量從目前 的350家增加至600家的目標。”另外,日產汽車在華高級銷售經理木俁秀樹(Hideki Kimata)表示,作為日本在華最大汽車制造商,日產的目標是擴張至中國較小城市,日產已加強了對經銷商的支持力度。
木俁秀樹指出,目前汽車展銷廳銷量已回升至去年的水平,而訂單量恢復到了去年的80%。木俁秀樹表示,日產致力于在中國發展的目標沒有改變,日產希望能使消費者確信該品牌是安全的。日產北京總部的發言人沈莉表示:“目前該公司在中國的經銷網路是穩定的。自從發生中日領土爭端以來日本汽車制造商一直考慮周到,幫助子公司及經銷商彌補了部分虧損,不過目前仍然沒有人愿意建立日本汽車品牌的經銷店。”
由于豐田、日產、本田正努力吸引中國較小城市的首次購買者,目前的形勢將使得這些汽車制造商受損。麥肯錫咨詢公司(Mckinsey & Co.)預計到2020年前,中國較小城市新車銷量將占全部新車銷量的60%,比去年底的40%有大幅提高。另外,麥肯錫預計到2020年中國三線和四線城市汽車銷量年度增長率將達 到約10%,而上海及北京汽車銷量年度增長率為4%。廣州汽車集團的總經理曾慶洪上個月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們不能責怪經銷商,目前公司正在向經銷商提供貸款、為經銷商購買保險,以幫助經銷 商渡過難關。如果沒有業務,一直遭受損失,又有誰愿意繼續經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