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落幕的第十屆廣州國際車展成為國內外各大主要汽車品牌經營、開拓中國市場的平臺,被稱之是中國汽車市場重要“風向標”。作為今年國內最后一個大型車界盛會,也用自己的方式為2012畫上圓滿的句號。盡管今年全球經濟走勢仍處低谷,汽車業各大廠商面臨全新挑戰,但廣州車展預示了來年的車市風向:廣州限購并不影響車展;日系車仍然雄心勃勃;新能源車要大規模在市場上銷售仍然要走很長的路。
限購令難擋消費熱情
第十屆廣州國際車展展出總面積高達20萬平方米,與上屆相比,增長幅度達11.1%,整車展區面積高達16萬平方米,汽車零部件、汽車用品展區面積則達到4萬平方米。參加車展的企業多達737家;其中,整車制造商115家,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生產商622家。各大車企無一缺席本屆車展,在展出規格、規模和參展力度等方面較以往有所突破。展出車輛950輛,全球首發車34輛,其中跨國公司展出的全球首發車4輛;亞洲首發車23輛,以上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而在此之前,因廣州限購政策及日系汽車的銷售下滑讓第十屆廣州車展遇到了兩股市場的“逆風”,但從車展實際情況來看,廣州的限購政策并不影響車展的迎風飄揚。本屆廣州車展首次將展期從7天延長至10天,11月廣州變幻無常的天氣并沒有影響觀眾的熱情,而突如其來的冷雨更擋不住人們觀展的腳步。在10天的展期里,展會共接待觀眾接近60萬人次,大幅刷新廣州汽車展的觀眾人數紀錄,而最高峰日人流量則高達118119人次。觀眾的熱情“點燃”車展的氛圍,為汽車產業界的繁榮信心注入全新活力。
對此,廣州車展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作了如此的分析,限購令并非影響觀眾的主因,因為本身廣州車展是定位在高品質、綜合性的國際車展,它的影響和輻射不是個別城市,而是整個中國,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另外廣州車展,它是宣傳品牌以及企業形象,推廣新技術,發布新產品的一個展覽會,搭建推動行業發展的平臺,而不是以銷售為目的的展銷會。
日系車重振雄心
另一股市場的“逆風”是日系汽車的銷售下滑,但從車展來看,日系車的重展市場雄心不減,在本屆車展上,日系車企紛紛發出同一個強有力的信號:絕不放棄中國市場。
豐田宣布要將之前的“豐田中國”轉變成“中國豐田”,明確表示未來將以中國本地為主導推進事業,實現更加扎根于中國的本地化變革。本田強調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對于中國市場的期待與承諾從未改變。東風日產發布了“品質無憂承諾”這一重大新舉措。馬自達、三菱等也帶來了CX-9等實力新車型首發亮相。日系車企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利用今年最后一個車展上演絕地反擊,并為明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能源車風向不明
本屆車展主題為“引領方向、駕馭未來”,眾多車企紛紛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包括傳統內燃機高效化、新材料的應用、混動系統實用化等。新能源車在本屆車展上也紛紛亮相。但從汽車的新技術“風向”看,新能源車大規模的推出仍然看不到清晰的路標。當前發展重頭仍是電動車,從車展中可看到,雖然各大廠商、包括自主品牌在內都展示了其新能源產品,包括混合動力、電動車,但這些都仍處在概念階段,這些展品只能稱之為“符合時代潮流”的標志物,而不是真正在推進的研究項目,很多企業展出的研究成果也是幾年前的作品,甚至是已經量產產品,缺乏新意。
有業界人士分析,經濟形勢不佳確實成為很多企業減少投入的原因,但是一般研究工作的效果都會在短則5年,長則幾十年后才會顯現,這種經濟一下滑就捉襟見肘的情況往往說明很多企業已經處于坐吃山空的狀態,從幾年前就已經停止了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轉而對市場營銷大量支持。從這點上來看,新能源車要大規模進入市場的風向仍然不知吹向何方。“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這句話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得到了完美詮釋,中國車市無論如何變化,發展壯大仍然是主旋律。作為車市的“晴雨表”,展會上各大車企都為布局來年使出了渾身解數。盡管每家車企自身面臨的境況各異,但在多樣化的突圍之道背后,折射出更多的是行業的冷靜思考。
第十屆廣州車展的成功舉辦,不僅對廣州車展自2003年首次舉辦以來的十年歷程作出了完滿的總結,也引發了人們對來年車市的全新期待。
廣州車展主辦方宣布,第十一屆廣州車展將于2013年11月22日至11月30日再度綻放。主辦方同時承諾,仍將繼續完善、強化專業版塊,配置更先進、更人性化的會場服務設施,以滿足行業及公眾對展會日益增長的需求。
12月2日落幕的第十屆廣州國際車展成為國內外各大主要汽車品牌經營、開拓中國市場的平臺,被稱之是中國汽車市場重要“風向標”。作為今年國內最后一個大型車界盛會,也用自己的方式為2012畫上圓滿的句號。盡管今年全球經濟走勢仍處低谷,汽車業各大廠商面臨全新挑戰,但廣州車展預示了來年的車市風向:廣州限購并不影響車展;日系車仍然雄心勃勃;新能源車要大規模在市場上銷售仍然要走很長的路。
限購令難擋消費熱情
第十屆廣州國際車展展出總面積高達20萬平方米,與上屆相比,增長幅度達11.1%,整車展區面積高達16萬平方米,汽車零部件、汽車用品展區面積則達到4萬平方米。參加車展的企業多達737家;其中,整車制造商115家,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生產商622家。各大車企無一缺席本屆車展,在展出規格、規模和參展力度等方面較以往有所突破。展出車輛950輛,全球首發車34輛,其中跨國公司展出的全球首發車4輛;亞洲首發車23輛,以上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而在此之前,因廣州限購政策及日系汽車的銷售下滑讓第十屆廣州車展遇到了兩股市場的“逆風”,但從車展實際情況來看,廣州的限購政策并不影響車展的迎風飄揚。本屆廣州車展首次將展期從7天延長至10天,11月廣州變幻無常的天氣并沒有影響觀眾的熱情,而突如其來的冷雨更擋不住人們觀展的腳步。在10天的展期里,展會共接待觀眾接近60萬人次,大幅刷新廣州汽車展的觀眾人數紀錄,而最高峰日人流量則高達118119人次。觀眾的熱情“點燃”車展的氛圍,為汽車產業界的繁榮信心注入全新活力。
對此,廣州車展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作了如此的分析,限購令并非影響觀眾的主因,因為本身廣州車展是定位在高品質、綜合性的國際車展,它的影響和輻射不是個別城市,而是整個中國,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另外廣州車展,它是宣傳品牌以及企業形象,推廣新技術,發布新產品的一個展覽會,搭建推動行業發展的平臺,而不是以銷售為目的的展銷會。
日系車重振雄心
另一股市場的“逆風”是日系汽車的銷售下滑,但從車展來看,日系車的重展市場雄心不減,在本屆車展上,日系車企紛紛發出同一個強有力的信號:絕不放棄中國市場。
豐田宣布要將之前的“豐田中國”轉變成“中國豐田”,明確表示未來將以中國本地為主導推進事業,實現更加扎根于中國的本地化變革。本田強調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對于中國市場的期待與承諾從未改變。東風日產發布了“品質無憂承諾”這一重大新舉措。馬自達、三菱等也帶來了CX-9等實力新車型首發亮相。日系車企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利用今年最后一個車展上演絕地反擊,并為明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能源車風向不明
本屆車展主題為“引領方向、駕馭未來”,眾多車企紛紛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包括傳統內燃機高效化、新材料的應用、混動系統實用化等。新能源車在本屆車展上也紛紛亮相。但從汽車的新技術“風向”看,新能源車大規模的推出仍然看不到清晰的路標。當前發展重頭仍是電動車,從車展中可看到,雖然各大廠商、包括自主品牌在內都展示了其新能源產品,包括混合動力、電動車,但這些都仍處在概念階段,這些展品只能稱之為“符合時代潮流”的標志物,而不是真正在推進的研究項目,很多企業展出的研究成果也是幾年前的作品,甚至是已經量產產品,缺乏新意。
有業界人士分析,經濟形勢不佳確實成為很多企業減少投入的原因,但是一般研究工作的效果都會在短則5年,長則幾十年后才會顯現,這種經濟一下滑就捉襟見肘的情況往往說明很多企業已經處于坐吃山空的狀態,從幾年前就已經停止了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轉而對市場營銷大量支持。從這點上來看,新能源車要大規模進入市場的風向仍然不知吹向何方。“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這句話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得到了完美詮釋,中國車市無論如何變化,發展壯大仍然是主旋律。作為車市的“晴雨表”,展會上各大車企都為布局來年使出了渾身解數。盡管每家車企自身面臨的境況各異,但在多樣化的突圍之道背后,折射出更多的是行業的冷靜思考。
第十屆廣州車展的成功舉辦,不僅對廣州車展自2003年首次舉辦以來的十年歷程作出了完滿的總結,也引發了人們對來年車市的全新期待。
廣州車展主辦方宣布,第十一屆廣州車展將于2013年11月22日至11月30日再度綻放。主辦方同時承諾,仍將繼續完善、強化專業版塊,配置更先進、更人性化的會場服務設施,以滿足行業及公眾對展會日益增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