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自釣魚島事件升級后,日系車在華銷量曾一度暴跌。此后,不少日系車企一邊推出安撫車主及潛在車主的保障措施,一邊加快新車型的引進工作。隨著反日浪潮逐漸趨于平靜,至11月份日系車跌幅明顯收窄。
日系車11月份跌幅明顯收窄
日企危機發生后,各日系廠家推出了種種消費者補償措施,頻推營銷政策打消購買者顧慮。11月份的銷量數據表明,各大車企境況有所好轉,跌幅明顯收窄。
本田11月在中國市場共銷售了41205輛汽車,同比下跌29.2%,環比增長70.9%。
豐田汽車11月在華銷量為63800輛,同比下跌22.1%,環比增長39.9%。
馬自達汽車11月在華銷量為12187輛,同比下跌29.7%,環比增長28.1%。
日產11月在華銷量79500輛汽車,同比下跌29.8%,環比增長23.6%。
上述銷量數據表明,日系車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日產和豐田為了穩住消費者信心,早在10月中旬就開始推出購車保障方案,宣布對車輛遭受的惡意意外事故,廠家將對受損車輛進行全額賠償。
經歷釣魚島事件之后,各大日系車企開始重新反思中國策略。豐田汽車反應最為迅速,在廣州車展期間,豐田汽車高調表示,從過去的"豐田中國"改為"中國豐田",對外傳達出豐田汽車有意扎根中國之意。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將自己定義為中國企業。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表示,國外界定一個企業的民族屬性多采用屬地化原則,即日本在國內的合資企業在中國注冊、給當地政府納稅,就應該納入中國企業之列。相關數據顯示,僅在廣東花都基地,東風日產已累計納稅幾百億元。
目前,隨著訂單量的恢復,日系車企也開始積極備戰明年市場。在廣州車展中,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多家日企表示,明年將盡快引入更多技術與產品,并建立起對中國市場的需求響應與決策機制,力求盡快恢復今年年初的銷售水平。
馬自達中國董事長兼CEO山田憲昭認為,如果一切順利,明年一季度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問題有望得以解決,明年4月份后,整個汽車市場對日系車的需求能夠恢復到一個正常狀態。
日系車官方降價或將來襲
降價是目前日系車企試圖恢復銷量所采取的最直接手段。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11月底,沈陽地區的馬自達6以現金直降5萬元、降幅比例高達25%的促銷舉措,在各級別降價車型排名居首。
同時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2月開始,雅閣在京的優惠達到近6萬元,這都有賴于廠家的補貼和返利。同樣,天籟、凱美瑞等日系主力車型的優惠也都在5萬元左右,并且一些日系車甚至推出了現金優惠外還送金條的活動。
一位國內上市的大型經銷商集團的負責人透露,在廠家安排重點經銷商去日本總部匯報當前中國市場情況的時候,大多經銷商都提出了希望廠家官方降價,重新梳理價格體系。
一位接近廠家的日系車經銷商集團投資人表示,日系車廠家已經意識到需要重塑性價比的問題。合資工廠剛剛建立時,日方和中方都制定了一些零部件供應商,多年以來,零部件的采購體系并不合理、完善。未來,日系車將更多的國產關鍵零部件,比如豐田將混合動力總成在中國本土生產,將會極大降低成本。同時還將推出混合動力、缸內直噴雙重技術的先進發動機,與大眾的產品抗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中日關系緊張造成的日系車銷量下滑是系統性風險,經銷商難以抗拒。一些汽車經銷商投資人選擇關店或者換品牌也屬于無奈之舉。
不過目前日系車的銷售情況正在好轉。消費者需要理性消費,畢竟日系合資企業有中方的一半股份,為地方的就業、稅收等都做出了貢獻。喜歡日系車的消費者不妨現在撿撿便宜,因為大幅的優惠讓很多日系車的性價比提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