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空調、儀表盤、車內皮椅、內飾組件等會散發致癌物質苯的微博廣為流傳,并告誡人們如果進入車內后馬上打開空調,會導致車內苯含量迅速升高,暴露其中會導致白血病,大大增加患癌的風險。“除了致癌之外,苯還會侵蝕我們的骨骼,造成貧血和降低白血球數量,長期也可能導致流產。”一時間引發轉帖、議論紛紛,目前正值秋老虎發威時,開空調會造成哪些車內污染問題?車內空氣污染究竟誰是禍首?
苯系化合物為強烈致癌物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沸點為80.1℃,甲苯、二甲苯屬于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餾或石油的裂解產物。因為苯具有易揮發、易燃、蒸氣有爆炸性的特點。目前汽車制造和汽車內飾件制造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純苯作各種膠、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劑或稀釋劑。”車內環境污染防控專家、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說。
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甲苯、二甲苯時,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作用,輕者有頭暈、頭痛、惡心、胸悶、乏力、意識模糊,嚴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如果長期接觸一定濃度的甲苯、二甲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女性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多或紊亂,胎兒的先天性缺陷。同時可使人出現頭痛、失眠、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候。所以苯化合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強烈致癌物質。宋廣生首先明確解釋了苯系化合物與癌癥之間的關系。
苯是車內空氣主要污染物
今年3月1日,國家環保部與質檢總局聯合頒布、正式實施《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對車內空氣中常見的有毒有機物濃度設定了限值。在指南里,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有關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種常見的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限值。“這8種主要車內空氣污染的物質中,其中5項都與苯相關,三項與醛類物質相關。”宋廣生說,所以微博里關于車內空氣主要污染物是苯,他表示贊同這一看法。
“標準建議車內空氣中苯污染限值為0.11mg/m3。在制定標準過程中,調查了36輛試驗樣車內苯的實測結果,滿足0.11mg/m3限值的有24輛,合格率達66.7%。”宋廣生說。
苯的主要來源并非車內空調
“但苯的主要來源并不是在微博里所稱的空調里,而是在車內用的皮革、沙發、膠粘劑、油漆、各種紡織材料、復合材料、填充材料等內飾中,尤其是在溫度越高的條件下,化學污染物釋放得越多。”宋廣生舉例說,在汽車鋼板里有阻尼材料,用來降低汽車噪聲,很多都是用瀝青來做的,在高溫暴曬情況下,會揮發化學污染物。而汽車儀表盤往往使用合成塑料、再生塑料制成,耐老化程度降低,即便不是以苯的形式被揮發出來,也是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車內空氣質量研究人員稱,車內的任何內飾組件因為材質的不同,會散發出不同的氣體。儀表盤、汽車頂棚等,甚至沙發里的海綿也會釋放苯系物。空調風道里附著的化學物質也會被釋放出來。車外燃油燃燒的尾氣等也會通過細小的縫隙、空調等進入車內。在20-30攝氏度的苯系等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變化曲線坡度會陡然上升。
一般開車門進入后開窗10秒鐘車內空氣就換掉了,如果擔心的話,可以開啟空調換風。一直在車內的話,不要老開空調內循環,要適時開外循環換氣。
實驗表明新車室內空氣可能導致過敏
這位研究人員也提到2007年德國有一項研究是關于“停泊車輛內部空氣的毒性”。研究人員設置了相同品牌的一輛新車和一輛使用三年的舊車,置于14000瓦燈光之下,使溫度上升到65.6℃,收集了車內氣體。之后他們將來自人類和倉鼠的實驗室培養細胞暴露在這些氣體的提取物中。這是毒性測試的正常手段。
研究表明,來自新車的氣體并沒有表現出毒性,只是引起了一些微小的免疫反應,理論上這些反應在一些人體內可能導致過敏。舊車則無此現象。研究結論稱:“停泊車輛的內部空氣沒有發現明顯的健康危害”。
車內空氣苯污染的主要來源
來自于汽車生產過程中的油漆。
苯化合物主要從油漆中揮發出來,苯、甲苯、二甲苯是油漆中不可缺少的溶劑。
來自于各種油漆涂料的添加劑和稀釋劑。
苯在各種材料的有機溶劑中大量存在,比如在油漆施工中所用的稀料,主要成分都是苯、甲苯、二甲苯。
來自于各種膠粘劑。
特別是汽車生產中使用的溶劑型膠粘劑,而其中使用的溶劑多數為甲苯,其中含有30%以上的苯,目前據統計,一輛家庭轎車在生產中使用的膠粘劑多到20公斤。
來自于汽車坐椅和坐墊。
一些家庭購買的布藝沙發釋放出大量的苯,主要原因是在生產中使用了含苯高的膠粘劑。汽車內的坐椅和坐墊等材料中也有這些問題。
也有一部分舊車的車內污染來自于汽車的燃料和潤滑系統使用的各種汽油、柴油和潤滑油,以及汽車尾氣等等。
空調污染
空調內外循環不會造成車內污染
“車內空調污染問題是車內環境污染問題之一,長時間封閉的車內,空調的過濾器和管道系統中不但會積存大量的化學性污染物,而且車內空調系統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螨蟲、細菌、霉菌等生物性污染問題也會增加,它們會附著在空調網、空調孔等位置,可以很輕易地吹到車內。”宋廣生說。
“空調本身的內外循環并不會給車內造成污染,空調的污染一是來自氣口上,吸收和吹出了附著在其管道等上面的微生物病原體,另一方面是車內空氣循環中的有害化學物質附著在空調上,形成二次污染。”中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王有森說。
空調主要帶來微生物污染
“盡管與車飾組件等相比,空調并不是化學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依然是促進污染的條件。比如冬天空調加熱時,熱也加速了污染物的釋放。”宋廣生說,空調主要是由于清潔不及時的微生物污染,以及少量進入空調管道中的化學物質污染。
“上車后一方面要注意不要馬上打開空調,還要注意開啟車內空調時,應在空調開啟3到5分鐘以后再關閉車窗。在長時間駕駛車輛的情況下,中間也應該打開車窗通風換氣。有內外循環控制系統的車輛也要注意不要長時間使用內循環系統。”宋廣生說。
熱點問答
燃油對車內的污染微乎其微
Q有研究發現舊車中苯的含量要高于新車,這說明儀表盤、內飾等組件散發出的“新車味”并非影響車內苯含量水平的首要因素;研究發現在冬天的月份中,苯暴露水平顯著升高。這說明汽車空調的使用并非苯暴露的主要因素。您如何看這項研究?
宋廣生:今年新公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里對車內8種常見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限值,已經說明了苯是車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也說明導致這一情況的首要因素并非油料,而恰恰是儀表盤、地墊、甚至車內玩具等車內組件,否則應該限定油料的質量,而非車內空氣質量。老舊車、油管泄漏等造成的燃油機的發動系統將燃油味兒帶入車內是很古老的事了,現在的新車密封性非常好,從車窗到腳墊,已經隔絕了外部的空氣,燃油對車內污染微乎其微。空調外循環時,外面的氣味就會飄進來,如果車外此時有垃圾場,味道會很不好聞,汽車尾氣有可能進入車內。如我前面所說,空調在冬天運行時發熱,會促進釋放管道內附著的揮發性有機物。
Q北京暴雨后,進水的車不少,能否給他們的車內空氣清潔提一些建議?
宋廣生:車內生物污染主要來源于洪澇災害進入車內的污染水體。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環境,有的可在其中繁殖,自然水體中廣泛存在著微生物。涉水車的車內水體可能會有雨、雪、霧等天然水、飲用水、廢水、動植物尸體污水及生物代謝排出的各種液體等。它們中都含有大量微生物,甚至含致病菌,污染車內環境,影響駕乘人員的身體健康。
車廂進水不僅要清洗,還要消毒。消毒這一道工序往往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洪水夾帶著地溝水等臟水,細菌非常多。坐椅、坐套等最好用漂白粉沖洗,吸水棉必須更換,以免細菌繁衍,也可以做一些臭氧殺菌。晴天時把車開到太陽底下,讓空調系統處于暖風擋,然后將風量開至最大,在車門車窗全開的狀態下曬上十多分鐘。此外,注意檢查一下空氣濾清器的濾網是否清潔或需要更換。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種用于清理空調風道的清洗劑,可以買上一瓶自己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