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花!如此形容今年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場并不過分。近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以下簡稱正大集團)聯合宣布,雙方計劃在泰國建立合資公司,面向東盟市場生產和銷售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系列產品。這也標志著,上汽以加快MG品牌國際化進程為契機,共同啟動基于泰國、面向東盟的汽車發展戰略。
無獨有偶,另外一家自主品牌江淮汽車牽手當地合作伙伴,以合資形式在巴西設立新工廠。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上汽與江淮汽車紛紛合資建廠開拓海外市場,國內自主品牌海外布局形式也再度多樣化,從整車出口,到海外設立CKD,到如今的合資設廠,海外探路已經擺脫了早期階段,開始深耕細作當地市場。
上汽進軍東盟市場
根據上汽集團與正大集團發布的規劃,該項目初期總投資約18億元人民幣。上汽集團將通過上汽香港投資公司和上汽英國公司共持股51%、正大集團持股49%。上汽集團以技術許可和商標許可方式,授權泰國合資公司生產和銷售上汽自主品牌MG系列轎車。泰國合資公司計劃第一步于2014年開始陸續投放產品,逐步形成5萬輛/年產銷規模;第二步,合資企業還將利用東盟內部稅收優惠政策,引進更多的、滿足需求的產品并出口至東盟及其他右舵國家,力爭實現產能規劃20萬輛。
據了解,作為上汽集團自主品牌國際化經營的主要載體,MG品牌擁有MG7、MG6、MG5、MG3等多款產品。其中全新的右舵MG6車型在去年正式登陸英國市場,受到當地消費者好評。在中國主導、全球聯動的上汽集團自主研發體系支持下,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和位于英國長橋的英國技術中心正為MG品牌未來發展提供產品研發保障。而正大集團是泰國最大的知名跨國企業(CP GROUP),在泰國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渠道資源,并具有長期的中泰合作、合資企業的成功經驗。
上汽集團表示,將通過MG品牌進軍泰國這一國際化舉措,積極探索東盟市場,不斷拓寬公司海外布局,推動自主品牌建設,為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轉型升級作出貢獻。而雙方強強聯手,將有利于合資公司引入有競爭力的整車產品和精益投資、滾動發展的低成本運營模式;有利于合資公司獲得東盟市場當地資源支持;有利于合資公司快速打造銷售服務網絡。
多種模式謀求突圍
無獨有偶,在上汽集團牽手正大集團謀劃東盟市場時,另一自主品牌江淮在大洋彼岸巴西,也牽手當地合作伙伴SHC公司全資子公司SNS公司,合資興建全新工廠。
據了解,新工廠位于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的卡馬卡里市(Cama ari)中心,占地面積470萬平方米,產能為每年10萬輛轎車和卡車,投資2.5億美元,未來總投資將達到9億雷亞爾(約5億美元)。其中,江淮持有34%比例股權,SNS公司持有66%股權。
這也意味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從早期的單批次車型出口,到在當地市場建立品牌服務點,再到設立KDI組裝廠滿足個別國家法律要求,再到如今牽手當地有實力的合作伙伴,深度開挖市場,與國際一線品牌形成競爭。我國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已經進入初期階段,開始根據市場的要求,進行多樣化的發展道路。
分析指出,作為國際汽車市場的新軍,中國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不僅要開拓市場,更要站住市場,這就需要與強大的當地伙伴牽手。這從上汽集團與江淮汽車的發展可看出在海外需求有實力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市場。
“我們前期與海外的大型經銷商進行戰略合作,借助他們的網絡和渠道進入一些國家銷售,然后再逐步的在這些國家形成一定的品牌定位。當然,如果當地有市場門檻,我們會考慮CKD工廠組裝。”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助理王順勝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廣汽乘用車正成立一個獨立的部門,挖掘海外市場。目前,廣汽傳祺已獲得南美、中東及歐洲的海外客商認可,出口認證正在落實之中,計劃明年出口一定數量的整車。
墻內開花墻外香
自主品牌加速的進行國際化,其根本是海外巨大的市場空間,與國內市場的白熱化爭奪形成了一定的對比。
12月10日,據中汽協最新發布數據,11月份,我國汽車企業出口為9.17萬輛,比上月增長5.8%,比上年同期增長22.9%。前11月出口96.4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7.2%。其中,1-11月出口企業前五名分別為奇瑞、上汽、吉利、長城和力帆,其中力帆首次進入前五名。
而根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汽車累計出口85.14萬輛,同比增長21%,出口金額113.69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其中轎車出口41.69萬輛,同比增長36.6%;載貨車出口26.99萬輛,同比增長13%;客車出口10.27萬輛,同比增長17.5%。
近日,力帆汽車(微博)在俄羅斯建立了“品牌直營4S店”,這是中國品牌在俄羅斯首家品牌直營4S店。統計顯示,力帆汽車在俄羅斯79個城市已開拓了100多家經銷商和超過130個銷售網點。今年前10月,力帆在俄羅斯銷售車輛約1.52萬輛,年底力帆汽車在俄終端銷售預計將達2萬臺,同比2011年將增長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