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養護俱樂部、汽車美容中心……隨著“私家車”更多地走進百姓家庭,汽車維保市場越來越誘人。如今在菏澤,汽車養護店、美容店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而花樣繁多的促銷活動也令人眼花繚亂。那么,這些店生存狀況到底如何呢?
遍地開花 1000米內擠了12家
“現在菏澤的汽車美容養護店是隔幾百米就有一個,有些路段五百米內好幾家,太多了。”26歲的劉峰,是黃河東路一家汽車裝飾美容店的店主。去年,他看到朋友一年有十幾萬的盈利,于是在此路段以每年5萬5的價錢租下了200平方米的房子,雇了兩個伙計做汽車美容。
和劉峰一樣看中汽車維保這塊大蛋糕的人并不在少數。僅僅幾年時間,菏澤的汽車維保店就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市各個路段,從城區一路走來,太原路、黃河路、西安路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家汽車養護店,而記者粗略估計,從黃河東路的車管所到廣州路,1000米的距離內竟然分布了大大小小12家汽車維保店。
一般的維保店,規模不大,員工一般只有四五人,承接的業務包括洗車、打蠟、貼膜、補漆、換胎、更換機油機濾等。
“僧多粥少”競爭激烈
面對有限的市場環境,日益增多的汽車維保店絞盡腦汁地拉攏著車主。洗車12元一次,辦卡100元12次,甚至有參與團購的汽車維保店打出了100元洗車15次的誘人價格。“辦卡挺劃算,一次還不到十塊錢,以前都十五塊錢。”市民楊先生表示,維保店之間競爭激烈倒是讓車主們直接受益了。
“僅99元享市場價280元的汽車鍍膜養護套組一份”,“僅19.9元享市場價70元的汽車洗車打蠟養護套組一份”……在菏澤團購網上,類似以上的汽車美容優惠套餐并不少見。“現在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店太多,車太少,以前一天能為十幾輛汽車貼膜,現在有時候好幾天都沒有生意。”菏澤市一家汽車維保公司的負責人郅金英告訴記者。曾經汽車維保行業一度被譽為“暴利”行業,可如今,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各家店也是千方百計地降低價格。
“以前給三廂車貼膜是七八百元,現在就三四百元,沒辦法,你要是價格高,人家就去別的店。”汽車維保人員劉峰告訴記者。
激烈的競爭大戰中,車主們則成了最受益的一方。“洗車什么的,現在都很優惠,我辦了一張100塊的洗車卡,還送了兩次。”市民王先生說。隨著汽車維保店越開越多,各家為了搶攬生意,不得不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價格戰”背后 警惕糖衣“陷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車主只知道掏錢,但是對于自己愛車消費的具體項目卻并不清楚,而且維保行業人員專業程度參差不齊,也讓不少車主表示很“憂心”。
“維保人員的水平高低都有,有時候還真不放心。”牡丹區車主郭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去更換機油濾清器,結果型號竟然被搞錯了。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現在維保店擴容得非常厲害,很多店員穿上工作服就聲稱能修車,從業資質卻無從監管。
在記者以車主身份采訪的過程中,無論是車蠟、車釉和其他鍍膜產品,幾乎每個店主都會說得天花亂墜,但真實情況確實如此嗎?
“其實這些汽車美容店里的東西參差不齊,還不如自己弄,像打蠟,自己買一盒慢慢打,實在沒必要在美容店,太貴了。”
據了解,服務人員技術不夠專業、工時費太貴、收費標準不夠透明、操作程序不規范等都是消費者對汽車維保行業“不放心”的因素。
“很多人告訴我說去4S店質量放心,但是對于我們這些普通車主來說,畢竟價位較高,街頭上小的維保店,質量卻又不敢相信。”不少市民有著像郭先生一樣的困惑。在此,呼吁相關部門提高維保行業準入門檻,同時規范市場運營,營造一個透明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放心、明白地為愛車“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