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公安部交管局獲悉,2012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截至6月底,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2.33億輛,其中汽車1.14億輛,摩托車1.03億輛。全國機動車駕駛人達2.47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1.86億人。
與2011年底相比,上半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加826萬輛,增長3.67%。全國8個省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其中山東、廣東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
截至6月底,與2011年底相比,全國汽車保有量增加811萬輛,增長7.66%。汽車保有量占機動車總量的48.87%,比2011年底上升1.81個百分點。全國17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天津、深圳、上海等5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達8613萬輛,占全部汽車保有量的75.62%,比2011年底上升1.21個百分點。
截至6月底,與2011年底相比,全國新增機動車駕駛人1143萬人。全國機動車駕駛人達2.47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為1.86億人,占駕駛人總數的75.19%。3年以下駕齡的駕駛人9471萬人,占駕駛人總數的38.33%;駕齡不滿1年的駕駛人2701萬人,占10.93%。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河北、浙江7省駕駛人超過1000萬人。
與2011年底相比,上半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加826萬輛,增長3.67%。
車市增速或轉負為正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沉默之后,預計6月車市數據將給市場帶來驚喜。乘聯會秘書長饒達表示,6月汽車市場產銷數據將走出低迷,超出預期轉負為正。以上海通用為代表的部分車企6月銷售數據顯示,中高端車型消費增速引人矚目;與此同時,國內車企頻頻引入國外高端車型搶灘國內市場。業內人士表示,車企意在突破發展瓶頸、快速提升品牌形象。
汽車企業的產銷數據似乎已經提前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日前,上海通用汽車宣布上半年共實現銷售61.21萬輛,同比增長27.5%,創出傳統乘用車企的半年銷量記錄。其中,中高端車型表現突出。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的6月銷量分別達到5.41萬輛、4.76萬輛和2722輛,同比分別大增48%、42%和50%,上半年累計銷量分別達到32.49萬輛、27.31萬輛和1.4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25%和88%,在中高端、豪華品牌中表現搶眼。
事實上,中高端車型的抗跌性早有體現。據中汽協數據,1-5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只有6.14%,但多功能乘用車(MPV)銷量同比增長13.35%,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量同比增長29.58%。平安證券表示,國內經濟型轎車消費趨緩之際,中高端車型消費熱度不減,進口豪華車貨源依然較為緊俏,加價提車現象依然常見。
分析人士認為,購買高端豪華車型的用戶對購置稅補貼、稅費優惠、油價上漲等并不敏感,對價格最為敏感的是1.6L至2.5L排量的中檔車用戶。在小排量車購置優惠逐步退出的情況下,汽車銷售出現“排量升級”狀況。饒達秘書長也表示,中高端車型并沒有受到政策退出的影響,很多由于補貼優惠準備購買小排量車型的消費者現在轉而投向較大排量的車型。同時,他認為未來的公務車改革也不會對中高端車型市場產生影響。
“交通擁堵”這個現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癥候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顯現。
大城市堵車會成常態
當首都北京被冠以“首堵”這個尷尬名稱時,“交通擁堵”這個現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癥候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顯現,并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據交管部門統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目前超過450萬輛,并且每天還在以1900輛的速度增長。面對各方對北京交通世界“首堵”的評論,北京官員公開表態,將采取措施控制機動車數量。此前,北京對機動車一直是“不限制購買但引導合理使用”,這一表態意味著今后北京對汽車消費的態度很可能發生轉變,由“引導合理使用”轉向“限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目前,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800輛左右,歐洲和日本的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500輛至600輛,而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25輛左右。中國較低的人均汽車保有量,也恰恰說明未來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會有更多的家庭達到買車的最低門檻,這也將帶動汽車行業的進一步增長。
然而,在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城市擁堵這一隱憂卻不斷顯現。根據公安部交管局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將達700萬輛。而當機動車保有量達500萬輛和600萬輛時,如果不采取限行措施,高峰時擁堵時間將超過5個半小時。而即便采取限行措施,擁堵時間也將達到3小時至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