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車險,不少車主都能說得頭頭是道,車損險、盜搶險、第三者責任險、車身劃痕和玻璃單獨險等主要產品都是投保時所不可缺少的。不過,在談到如何讓愛車獲得更多保障的同時,很多車主卻忽視了對自身的保障。相比愛車都按照新車價格投保(車損險),可以保護車上駕乘人員的車上人員座位險卻往往只按照1萬元至5萬元來投保,一旦包括司機在內的車上人員在交通事故中發生傷害,很難獲得足夠保障。
車主投保普遍“車比人貴”
買車后,所有車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愛車投保,而且越是新車投保越全面。很多車主會選擇從4S店里購買一張所謂車險全保的保單,車輛損失險、盜搶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座位險、車身劃痕險、玻璃單獨破碎險等主要保險產品一個不落,再加上各類的不計免賠保險,一年幾千元報保費就給自己的愛車做了全面的保障。
但是,在這張全面的“保護網”中,卻有一個薄弱點常常被忽視:相比對車輛的保護,不少車主對自己本身以及乘客的人身保障就顯得薄弱許多。通常在選購車險時,車上人員可以按照座位投保,包括司機和其他座位上的乘客。其中,司機座位責任保險是對意外事故中,駕駛員本身傷亡且本車負有責任的情況予以保障;而乘客座位保險則是對意外事故中,乘客出現人身傷亡且本車負有責任的情況予以理賠。不過,在很多時候,車主并不關注這個保險項目。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一般投保時,車上人員座位險都是按照最低的標準來投保,即司機1-5萬元,其他乘客每座1萬元,而相比車輛達到按照新車價格來投保,車上人員的保障顯然很低。
而忽視車主自身和乘客的保障,后果有多嚴重?今年北京“7.21”大雨造成的慘禍之中,在廣渠門遭遇的車主最終獲賠了26萬余元的保險賠款,其中,車輛損失的保險賠償為15.38萬元;而車主自己獲得的賠償只有11萬元,其中10萬元是該車主公司為其投保的一個團體壽險產品,只有1萬元來自車險中的保險保障,形成了典型的“車比人貴”。
車險外投保駕乘人員組合險
對于“車比人貴”的現狀,保險公司的專家也坦言,普通人們的保險意識太脆弱,對自身安全重視程度還不如“房、車”等有形的物質財產。據業內人士測算,一輛20萬元的車,年交車險費約在3000元-4000元;而針對駕乘人員的專門保險,如果是20萬元的保障,一年的保費只需要100元-200元。“其實花費很少,但很多車主根本意識不到,不愿意去附加投保,等到出了事故的時候才發現其實自己是在路上‘裸奔’,自身保障形同虛設。”上述人士表示。
記者咨詢了部分保險公司發現,目前各家公司都有簡單的駕乘人員綜合保險在售,主要保障的就是被保險人在乘坐非營運的車輛時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以某公司的駕乘意外保險為例,其被保障范圍是“被保險人在駕駛或乘坐7座(含)以下非營運車輛期間不幸遭遇意外事故而去世,或導致殘疾,或遭受燒燙傷”,20萬元的意外身故/全殘保額為20元,另外包含2萬元的意外醫療保障,一年的保費只需要135元。
投保提示:
駕乘意外險不等于普通交通意外險
對于很多市民來說,意外險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險種,尤其是交通意外險,可以將乘坐各種交通工具的風險都保障在內。如果已經有了此類的意外險,是否還需要再投保駕乘意外險呢?對此,保險專家提示稱,雖然兩個險種有一定的重疊,但保障范圍并不完全相同,對于經常自駕的車主來說,普通的交通意外險是無法保障的,需要額外投保。
“普通的交通意外險,一般的保障范圍是乘坐各類交通工具時所發生的意外風險,而自己作為駕駛員的情況并未列入在內。”專家提醒,現在也有部分綜合的意外保險計劃會將自駕列入選擇范圍內,但需要投保人自己來選擇。“意外險保單其實很簡單,大家投保時檢查一下保單的細則,保障的范圍是‘乘坐’還是‘駕乘’,一字之差,就涉及到了駕駛者能否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