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日子都不好過。年初,通用電動車沃藍達因為銷量不佳一度停產。年底,又有外媒報道稱,一直專注于電動車的日產汽車改變了技術方向,今后將重點研發混合動力車。
日產計劃未來5年內推出15款新混動車型。此前,日產曾希望借助聆風電動車實現行業領先,但聆風慘淡的銷量促其轉投混合動力車。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聆風在美國的銷量僅有8330輛,遠低于日產汽車CEO戈恩兩萬輛的預期。日產汽車公開承認,在推出聆風電動車時,高估了電動汽車的短期市場潛力。早期一部分美國消費者出于對電動車的好奇和促銷手段的吸引選擇了聆風,但現在這個群體正在消失。此外,美國的充電基礎設施不夠健全,補貼優惠實施得不順利,制造成本壓力也非常大。
“必須走混合動力化的道路。我們無法從內燃機直接跳躍至零排放階段。在兩者之間我們需要過渡。其實這是我們最初就已有的認識,但現在日產改變了優先級。”日產首席執行官志賀俊之說。
實際上,早在今年第三季度,大眾、豐田等跨國巨頭就降低了電動車研發的優先等級。在今年巴黎車展上,大眾汽車宣布,未來1~2年會推出一系列插電式混合動力量產車型,但未提及純電動車計劃。大眾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型兩種技術都會有,但大眾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更適合未來發展。
今年9月,豐田汽車傳出了砍掉整個電動車項目的消息。盡管豐田對此否認,但也表示,短期內最現實的節能環保路徑是混合動力汽車。未來3年,豐田會在全球推出21款全新或改款的混合動力車型,預計每年混合動力車的銷量都超過100萬輛。為了占領國內市場,豐田已經在常熟開設工廠,實現混合動力核心零部件的國產。
同樣,本田汽車也將寶押在混合動力領域,其混合動力產品的全球銷量僅次于豐田。今年,本田已經向國內引入了三款混合動力車型,未來計劃實現更多混合動力車型的國產。
至此,全球多數跨國車企都實現了新能源陣地的轉移,在保持電動車研發的同時押寶混合動力車。一直專注于電動車研發的通用汽車雖然表示不會放棄電動車研發,但資料顯示,目前沃藍達電動車基本上是虧本銷售。今年年中,美國市場還傳出了沃藍達虛報銷量的消息。
在國內市場,今年電動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為了推廣電動車,9月,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科技部、工信部舉辦了中央國家機關新能源電動公務用車試點示范工作啟動儀式,首批為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配發23輛新能源電動汽車,作為公務用車試用,上海不僅免費發放兩萬張電動車車牌,還給予電動車4萬元補貼。但電動車的銷量依然不佳,廣州提供的新能源車牌一度乏人問津。
國內政策導向雖然支持電動車,但方向也有了變化。7月頒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提出,在大方向上,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但在當前時期,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同時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現階段混合動力汽車相關技術已比較成熟,基本不需要改變駕駛方式,產業化條件要求較低,也不需要配套基礎設施支持。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也能推動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升級,為純電動汽車產業化提供支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認為,混合動力技術是當前最適宜推廣的節能技術。
有分析認為,跨國車企混合動力車的國產會進一步降低車價,政策鼓勵也有助于破除地方保護樊籬。蓋世汽車網預計,未來5年混合動力汽車總產銷量將超過百萬輛,中國將迎來混合動力的第一輪爆發。
這對本土車企來說是一個重大考驗。目前,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方面的技術儲備相對薄弱,關鍵技術缺失,與跨國車企差距較大。國家信息資源中心主任徐長明表示,混合動力的發展難點在于有兩套驅動系統,對技術要求很高。傳統企業要再添一個動力系統,并把兩個動力系統結合起來,這對自主品牌來說難度非常大。
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國內車企與跨國巨頭相比存在很大的技術差距,我們國家也應該抓緊做混合動力車,如果不抓緊,又會處在比較被動的位置。“目前,我國示范運行的主要是輕度和中度混合動力車,自主品牌的深度混合動力車還處在研發中。我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深度混合和插電式混動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