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新交通法規(guī)還存在很多爭議,但從整體上講,我是支持的。一方面,目前的機動車駕駛考試確實大大脫離了實際駕駛中的技能需要,有了駕照仍然不敢上路,或者必須由陪駕才敢上路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駕駛員的安全法規(guī)意識確實需要加強,逆行、亂并線、闖紅燈的人群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在二三線以及更低級別城市,路況本就復雜,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反而更加薄弱。
最嚴交規(guī)仍存三大矛盾
新交規(guī)對于交通的管理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為了我們的交通具有更高效率、更加安全,還有很多突出矛盾需要解決。以個人愚見,還有以下三點矛盾目前就已經非常突出,且不在本次提高交規(guī)處理的范圍之內:
第一是公權車的交通管理。公權車對我國交通系統(tǒng)的危害,是國內長期呼吁公車改革的一大原因之一。由于有一定的特權,很多公車公然違章,逆行、超速、闖紅燈時比普通老百姓的膽子更大。它們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車輛并非個人所有而肆無忌憚;另一方面,就算被拍,很多公權者也能夠通過職權或人脈資源來逃避處罰。所以,在公車改革沒有切實成效之前,新的交規(guī)實施的同時,政府部門必須設計更加完善的措施,來確保避免公權車繼續(xù)在公路上肆意違法的行為。
第二,是交通信號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和完善。目前,國內很多地方的交通信號燈并不統(tǒng)一,有些是讀秒的,有些不讀秒。有些有黃燈,有些路口沒有黃燈。還有些城市,在一條道路上相鄰了兩個路口的左拐和右拐還分別位于路的不同兩側,不僅駕駛者非常容易出錯,而且左右拐的車輛需要兩邊并線,加劇了交通擁堵。另外,有些城市的路口,紅綠燈時間的長度設置也非常呆板而不合理,主干道和次干道的時間相同,或者不同時段交通狀況不同時也不能改變信號燈的長短。這往往總是形成,主干道上等待通行的車輛很多,而次干道空有綠燈卻無車要通行。
第三,對行人的管理和非機動車的管理需要加強。很多時候,交通事故的發(fā)生,行人和非機動車、尤其是一些電動自行車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回頭看車、肆意橫穿馬路的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駕駛者,筆者已經遇見多次,讓人無可奈何。而且一旦機動車與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因為機動車有各種保險,交通警察都會要求機動車負全責。實際上,這種看似為非機動車駕駛者利益著想的做法,恰恰助長了行人、非機動車和摩托車駕駛員的違法意識。如何避免非機動車駕駛者違反交通規(guī)則,同樣是交通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不能因為很難管理就視而不見。
以上三點如果能夠與加嚴交通法規(guī)同時執(zhí)行,那么我國交通情況的改善必然會更進一步。近期,中共中央對于公車的使用,以及中共軍委對于軍車的管理和使用都下發(fā)了文件,體現(xiàn)了新時代國家管理層對于公車治理的決心。我們希望這樣的決心最終能夠形成實效,并且是從上而下少打折扣的執(zhí)行。
法規(guī)執(zhí)行力有待考量
從前幾年國內交規(guī)突然對酒駕的嚴重處罰力度開始,國內酒駕的現(xiàn)象已經普遍減少了。但是通過新聞我們不時的看到,一些公眾人物、特權人士和一些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之人,酒駕甚至醉駕。所以,交通新規(guī)的作用有多大,除了它的威懾力影響之外,其一視同仁的執(zhí)行力的強弱也將會起決定作用。
另外,如何避免交通法規(guī)成為腐敗者斂財?shù)氖侄危彩墙煌ü芾聿块T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如果法律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那么它的危害將會比沒有法律更大。最近,CCTV2《央視財經評論》就指出,媒體推算國內一年的交通罰款超過2700億元,在很多地方曝出了交通罰款的違規(guī)處理潛規(guī)則,交通法規(guī)成了腐敗分子明目張膽的斂財手段。之前還有報道,部分地區(qū)居然公然出售罰款的月票,這就說明這種潛規(guī)則,已經成為了這些地方政府眼里的合法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交通法規(guī)越多,對交通的治理不僅毫無效果,而且會嚴重加大民眾對于交通管理的怨氣。
總而言之,交通治理需要多管齊下,不僅僅是機動車,非機動車的管理、交通設施的合理布置和統(tǒng)一、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反交通治理腐敗等等也同樣重要。對機動車加強交通違法的處理力度,只是一種單一的被動應對措施,主管部門還需要從主動措施上有更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