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汽車業終于迎來回暖信號,而歐洲汽車業仍深陷寒冬,不少車企為了提振業績已經把目光轉向對進口車具有巨大潛力的新興市場。從2012年這些市場的成績以及各大車企的動向不難看出2013年哪些市場將有所表現。
美國市場:回暖復蘇
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漸過去,美國國內房地產價格較之次貸危機之前已經有了較明顯的回升,宏觀經濟以及金融市場均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隨著美國居民逐漸找回信心,國內的消費也逐漸回升,而之前堆積的對汽車的需求也在逐漸釋放出來。盡管在10月份紐約等地區受到了“桑迪”颶風的影響,但是縱觀2012年,美國汽車市場仍然保持著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尤其是11月份,美國各城市汽車銷量突飛猛進。
2012年全美汽車銷量約為1450萬輛,同比增長13%,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增幅。雖然目前在美國銷售最好的車型仍為經濟型車型,但是,已經有一部分消費者開始關注豪華車,這就表明美國汽車市場正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美國汽車市場與其他市場有所不同,居民的消費理念比較先進。首先,消費者比較重視品牌忠誠度,一旦選定某個品牌,除非該品牌發生重大變化,則一般很難使其更換別的品牌。其次,消費者的消費與宏觀經濟以及信心相關度較高。另外,由于美國消費者在購買車輛時一般都選擇貸款或租賃,因此,對于利率的彈性較強,受政府相關調控影響較大。
從2012年的情況就可以看出,盡管汽車銷量情況喜人,但是一旦宏觀經濟發生改變,則對汽車這類大型消費品的需求就會受到較明顯的影響。
針對2013年的市場狀況,行業的看法比較一致,即汽車銷量的增速會放緩,增速或將從前幾年的兩位數回落到個位數,主要原因是目前令人擔憂的“財政懸崖”。如果美國政府不能就“財政懸崖”的解決辦法達成一致,那么在2013年美國的經濟將會受到沖擊,而消費者很有可能將把購買汽車等大宗消費品的計劃推遲,汽車銷量將受到較明顯的影響。Automotive News Data Center預測,2013年美國汽車銷量為1500萬輛,同比增長僅為3%。2013年汽車銷量主要的車型或為中型車以及緊湊型車。皮卡的銷量在2013年或有增長,不過對整個行業影響有限。
然而,汽車制造商們以及一些研究機構對“財政懸崖”并不在意。他們認為,未來美國對汽車的需求主要是之前壓抑住的需求的釋放,例如汽車的更新換代以及汽車租賃的較快發展,與“財政懸崖”的影響并不十分密切。這些需求屬于剛性需求,因此,2013年1500萬輛的銷量為非常保守的預期,明年的銷量不會低于1500萬輛。
Edmunds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Lacey Plache也表示,目前需求強勁,加上股票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回暖,消費者的信心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這些都是在2013年刺激汽車消費的有效因素。
歐洲市場:艱難生存
2012年對于歐洲汽車制造商以及零部件廠商來講,無疑是最為艱難的一年。面對歐洲經濟復蘇前景難明的境況,制造商們不得不進行更為積極的調整。特別是雷諾、菲亞特、PSA標致雪鐵龍集團、歐寶等過度依賴歐洲市場的整車制造商,紛紛下調了2012的營運預期。同時這些跨國汽車制造商也正艱難地調整整個企業的銷售結構。歐洲汽車產業下滑嚴重,2012年歐洲的汽車銷量約為1170萬輛,為該地區19年以來的最低值,而2013年的銷量仍將維持在此位置。
歐洲汽車市場的主要問題是產能過剩以及經濟低迷。歐洲作為傳統的汽車市場,與宏觀經濟以及政府的刺激政策相關度較高。人力成本在該區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經濟蕭條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汽車制造商并不能及時有效地減產關廠,使得其應對惡劣市場環境的應變能力較弱,從機會成本上,拖累了汽車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另外,政府干預力度要一定程度上大于諸如美國等成熟市場,加之歐盟各國的情況均不相同,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因此,處理問題的復雜性也較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洲的經濟在短期內并無復蘇的跡象。大眾的銷售總監Christian Klingler表示,2013年甚至2014年,歐洲汽車市場可能都不會回暖,大眾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而雷諾的CEO Carlos Ghosn預計,歐洲在未來的3到4年經濟都將出現滯脹的情況,因此,未來可以預期到失業率的提高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減少。法國信用保險機構裕利安宜集團的產業研究部門分析師Yann Lacroix指出,2013年歐洲汽車市場上的新車銷售情況將可能得不到好轉,該地區工廠關閉事宜不可避免,2013年同類型汽車的銷量下降幅度或將在2%到3%之間。另外,2010年至2012年期間,歐洲綜合性汽車生產商的利潤率出現大幅下降,約由2.9%降至1%。Lacroix指出,這一盈利水平并不足以支持生產商開展工業生產、提高生產技術以及擴大銷售市場。
盡管今年以來,許多大型汽車制造商均嘗試通過結盟、開拓新興市場以及在發展中國家建造廠房來減少資本開支,但是,在宏觀經濟不樂觀的環境以及對于未來經濟出現滯脹的擔憂下,不是僅僅通過汽車制造商們從微觀的角度努力就能扭轉的,目前或者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就是要想盡辦法生存下去,待到市場回暖的時候,再開始重新提升銷量,盡快恢復盈利能力。
巴西市場:競爭加劇
巴西,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新興汽車生產和消費國,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活躍的經濟發展勢頭、穩定的政治環境及沒有民族汽車品牌等諸多因素,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大汽車生產商都看到了這里的巨大商機和市場潛力,紛紛加快步伐開拓和占領巴西的汽車市場份額。2012年巴西汽車銷量約為377萬,同比增長4%。2013年巴西市場或將保持這一增速,達到392萬輛。
盡管目前汽車市場發展艱難,巴西2012年銷量仍上升了4%。由于歐洲汽車市場的疲軟以及進口車關稅的負面影響,巴西汽車行業受到了打擊。不過,巴西政府通過降低汽車購置稅和車貸利率,汽車銷量已經有所回升。而對于國際汽車廠商,巴西政府也有新政策,只要在巴西設立整車組裝廠,就能享受稅收減免待遇。
受歐債危機影響,長期占據巴西主要市場的大眾和菲亞特已經宣布要加大在巴西的投資力度,以緩解歐洲市場的壓力。大眾預計在2016年前投資34億歐元來更新其在巴西的產品線,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菲亞特也將投資23億歐元在巴西建第二座汽車制造廠,加大其在巴西境內的產能。
此外,現代汽車在巴西投資6億美元的新工廠產能可達15萬輛,該廠生產的專為巴西市場設計的HB20已經上市銷售;本田則表示將在2014年年初向巴西引進一款小型SUV;而鈴木已經準備在巴西投產吉姆尼小型SUV。
多家中國車企已經表示將擴大在巴西市場的投資。自2013年年初起,繼奇瑞、江淮、哈飛和金杯外,中國的長安和海馬汽車將正式在巴西市場上銷售,其中長安公司已有在巴西投資設廠的計劃。
目前,奇瑞在巴西的工廠已經開工,計劃明年投產;而江淮汽車亦宣布決定投資約4.5億美元在巴西建廠,預計新工廠從2014年下半年起投產,產能10萬輛。另外,長城汽車也將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進入巴西市場實現銷售。力帆汽車已經收購烏拉圭Besiney公司,在完成收購后,力帆將在烏拉圭和巴西設立新工廠,預計2014年可投產,產能將達年產1萬輛左右,所生產的車輛面向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等市場銷售。
與中國類似,汽車在巴西也被當成身份的象征,對于豪華車的需求非常強烈。受益于巴西高收入人群數量的增加,在過去的5年里,巴西豪華車的銷量增長了近7倍。如此高速的增長吸引了全球眾多豪車廠商。本田表示將于2015年在巴西銷售謳歌,而寶馬也表示將投資約2億歐元在巴西建廠。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南美總裁Jaime Ardila表示也有意向巴西市場引入凱迪拉克車型。奧迪巴西區首席執行官Leandro Radomile也表示,巴西是奧迪重要的發展市場。2012年奧迪在巴西的表現十分不俗,在2020年銷量還將翻一番。據羅蘭貝格咨詢公司預計,2017年巴西將售出18-19萬輛豪華車,而2008-2009年的時候,這一數字僅為其四分之一。未來巴西的汽車市場將更加多元化,且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
俄羅斯市場:繼續上升
西歐經濟的疲軟也讓俄羅斯感到了寒意,因為歐盟是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方面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俄羅斯經濟部長也將201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5%,雖然這對汽車業的影響還未明顯展現,俄羅斯作為歐洲僅存的狀況不錯的國家之一仍然受到了全球車企的青睞。
俄羅斯在2011年246萬輛的成績和39.6%的增幅證明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之一。很多分析師表示俄羅斯市場的增長在一定程度可以緩解汽車制造商在西歐市場遭受的銷量滑坡。俄羅斯汽車市場的良好動態與下列因素有關:消費者信心增長,盧布匯率上揚。然而,俄羅斯品牌汽車銷量略有下降,這主要與汽車以舊換新計劃在2011年結束有關。目前,俄羅斯最大轎車生產商伏爾加汽車制造廠股份公司正在更新產品型號,并對生產進行現代化改造,這將有助于制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俄羅斯汽車市場在2012年能達到大概10%的增長率,這還是在歐洲汽車大市場疲軟的背景下”,歐洲公司聯盟協會主席Frank Schauff在莫斯科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世界汽車產業可能要經歷一段艱難的旅程,我們預計俄羅斯將會保持持續長期的增長”。俄羅斯的2012年汽車銷量約為280萬輛,而2013年預計還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達到300萬輛。目前,俄羅斯的目標是超越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
全球12大汽車生產商有10家都在俄羅斯擁有組裝廠。大眾汽車2012年在俄羅斯的銷量同比大增近四成,大眾汽車俄羅斯公司CEO馬庫斯·奧塞戈維斯基(Marcus Osegowitsch)表示,俄羅斯是大眾在歐洲最重要的戰略增長市場之一,預計到2018年每年在俄銷售50萬輛汽車。當前大眾正在俄羅斯加緊擴張,到2018年之前將在俄羅斯投資約12.5億美元,首個項目為在卡盧加(Kaluga)建立一座發動機生產廠。
通用汽車也將在接下來的5年投資約10億美元加大在俄羅斯的產量,預計其圣彼得堡工廠生產的雪佛蘭科魯茲和歐寶產量將翻倍至每年23萬輛,另外Niva SUV的產量也將從7萬輛提高至12萬輛。
福特汽車歐洲區設計總監馬丁·史密斯表示,福特汽車將在俄羅斯的福特Sollers合資公司投產緊湊型翼虎跨界SUV。福特Sollers合資公司2012年年初在葉拉布加(Elabuga)工廠投產福特Transit車型,成為商用車市場最暢銷的品牌。福特在2012年領先于各個市場的非俄羅斯品牌競爭對手,并且成功將其汽車銷量漲幅增至近20%。除投產翼虎外,福特汽車還打算在俄羅斯投產探險者Explorer、福特Galaxy和福特S-MAX等車型。
中國自主品牌在俄羅斯市場表現也十分強勁,吉利、奇瑞和長城等多家中國車企銷量增長一半以上,吉利和長城銷量增長超過一倍。全年累計銷量,多個中國自主品牌銷量翻倍。
較之西歐整體銷量水平大幅下滑的現狀,俄羅斯仍然處于上升態勢。尤其是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汽車類產品進口關稅將逐漸下調,將推動車市增長,同時吸引更多車企涌入俄羅斯建廠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