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公開表示,在中國,絕對不能鼓勵那種大尺寸、大排量豪華型汽車的發展,中國人多地少,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走那條路。從政策來說,未來國家一方面會加大公共交通的發展,另一方面更會鼓勵一些小尺寸、小排量、小型汽車的生產與經營。
“比如說,3.5米以內的車和5米的車相比,能不能減半或者按60%收停車費?因為它占用的道路資源、占用的停車場資源都是很小的。在道路不增加的情況下,通過推行小尺寸的車也能夠增加汽車的銷售。”
苗部長這番話讓環保人士看到了希望。然而,2012年的車市走向卻與他的倡議截然相反。數據顯示,2012年,豪華車品牌的銷量幾乎無一例外都實現了增長,寶馬、奧迪、捷豹路虎等品牌的銷量增幅都超過30%。同時,中高端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大幅增加,尤其是加長版車型幾乎是出一款火一款。相反,小排量車和A00級車型市場卻進一步萎縮,整個2012年,很難再見到有什么新款精品小車上市。
豪華品牌和中高端品牌的銷量上漲有多重原因。從消費者自身看,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收入逐漸增加,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掀起了一輪汽車增購換購的潮流。有人士預計,未來十年,國內對豪華車的需求將逐步提高,豪華車市場巨大的潛力會逐步釋放出來。
國內炫富比富的風氣也助長了這類車型的銷量攀升。在國內,汽車除了代步工具之外,還附有多層含義。購買豪華車依然是身份、地位和品質的象征。豪華及中高端產品的增加和價格的整體下滑,進一步刺激了這種消費需求。
從產品來看,豪華車價格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車市持續不景氣,中國車市的潛力卻不斷釋放。這使得各跨國車企紛紛押寶中國,加快了拓展中國市場的步伐。2012年,豪華品牌引進產品和拓展網絡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年初由豪華品牌引起的降價潮幾乎持續了一年之久,這場價格大戰不僅推倒了車市降價的多米諾骨牌,也引燃了豪華及中高端車的消費潮。
各大城市實施的限購政策進一步抑制了小排量和小型車的銷售,刺激了中高端車型和豪華車的增長。2012年,廣州繼北京和貴陽之后實施限車政策。其細則規定,消費者第二次購車時不能超過此前車型的排量,該細則使得消費者購車時一步到位,直接選擇了大排量豪華及中高端車型。
說“豪華和中高端品牌不節能不環保”顯然是片面的。為了在中國市場獲得長足發展,各豪華品牌和中高端品牌采取多種措施迎合節能環保的大潮。例如,有的品牌推出了排量更小的產品,有的采用更先進的動力總成,有的采用輕量化車身技術,有的率先安裝了怠速啟停系統,有的推出了新能源產品等,這都有助于節能環保的實現。
從國家層面看,相關部門也采取多種措施倡導節能環保。例如將汽車消費稅最高提升至40%,按排量大小征收車船稅,對1.6升及以下車型實施購置稅減半政策,汽車下鄉政策、為節能汽車提供補貼等。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節能環保產品的研發和銷售,豪華品牌紛紛推出更低排量的SUV產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然而,與小排量車型相比,中高端和豪華車型耗費的資源、占用的道路和停車面積依然更多。這類車型的持續暢銷不僅加劇了資源消耗和道路擁堵問題,也抵消了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出的努力。如何讓2013年的車市更加節能、更加環保,是相關部門面臨的棘手難題。
形勢是嚴峻的。從能源來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1年的56%,2012年這個數字達到了60%。預計2015年將達到70%。能源緊缺將成為中國車市脖頸上的第一道枷鎖。
與此同時,交通擁堵和排放壓力也日益嚴峻。2012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500萬輛,每年還在增加20萬輛。從全國來看,機動車保有量也在以每年1900萬輛的速度增加,隨之而來的停車難、堵車問題將更加嚴重。從排放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曾明確表示,北京PM2.5主要的構成是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其最大的“貢獻”在于汽車尾氣排放,這就是今后北京對PM2.5防治的重點。
環保人士認為,目前政策對大排量車依然過于寬容,建議提高對大排量車的征稅力度,敦促廠家生產、消費者購買更節能的小排量車。“從全球范圍看,隨著油價的升高、社會對機動車尾氣污染的關注,排量做減法勢必成為潮流。例如較發達的歐洲市場和日韓市場都推崇小排量車,美國市場雖然歷來喜歡大排量SUV,但油價飆升也讓小排量車尤其是小排量混合動力車日趨流行。唯獨在中國,由于政策太寬容,目前大排量豪華車依然風行。”
以車船稅為例,新車船稅法規定,乘用車車船稅按排氣量分為7檔征收,排量大者多繳稅。該規定雖然體現了鼓勵節能環保的精神,但促進減排的意義并不大。例如車船稅最高一檔額度僅為5400元,這筆數目對大排量車主來說不是什么障礙,靠5400元抑制大排量車消費如同螳臂擋車。
再看消費稅,目前國家對4.0升以上大排量車的消費稅已經達到了車價的40%,對3.0升~4.0升排量的消費稅達到25%,雖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排量車的銷量,但依然沒有根治大排量車暢銷的問題。去年至今,豪華車市場的迅猛增速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除了提高大排量車的稅費外,還有人士建議修改地方政府的限購政策。北京和廣州的經驗表明,限購的結果只能是自主品牌的進一步萎縮。排量小、尺寸小的自主品牌推出大城市,排量大、尺寸大的豪華品牌熱銷,與國家的節能環保理念南轅北轍。2013年的城市限購政策理應給小排量自主品牌一條出路,而不應再是自主品牌哭、高端品牌笑。
總之,國家為節能減排花費的真金白銀不能打水漂,節能減排的成效不能讓暢銷的大排量車抵消,節能減排的理念更不不能與車市現狀南轅北轍。2013年,是該來點猛料為車市糾偏、促進節能減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