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大雨點小。
在公車采購新標準推出"雙18"規定之后,公仆們將告別普遍駕乘外國品牌豪車、帶頭乘坐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傳聞接踵而至。
但現實是,盡管長期推動公車改革,"大小是個官,都坐四個圈"令中國造車人汗顏的景象依然存在,駕乘氣派十足的進口大型豪車也是官員們的偏好。
數百萬輛規模的公務車保有量、每年數億元的公車消費額,如果加快對自主品牌的采購,那么自主品牌不僅可以度過車市微增長時的種種難關,還可以幫助自主品牌一舉實現高端化夢想,打破合資企業產品線沖下來而自主企業產品線卻往上沖不了的無奈與苦悶。
公車常有強烈的示范作用,更多的采購和使用自主品牌公車,將有助于提高國內甚至全世界消費者對中國自主品牌的認同度和美譽度,從而極大提升自主 品牌的銷量,增強經濟效益,獲得大量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研發資金,形成良性循環。我們的鄰國——俄羅斯,眼下就正在推動官員們把座駕換為國產豪華汽車。前不 久俄羅斯利哈喬夫汽車廠試制的"吉爾"豪華轎車,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試駕,并指出了完善意見。通過豪車項目,該廠有望得以重生。
公務車采購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具有重要意義。采購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將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一個暫新的局面,才有望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所提出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的宏偉目標。
公務車批量采購、集中停放的特點,便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維護以及建立數據庫進行性能追蹤。在這種模式下,問題能夠得以及時發現并反饋給制造商,顯然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在公車采購更多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有必要繼續推動公車改革、削減公車數量。從國際上治理城市擁堵和污染的經驗看,就必須減少公車的數量。中央電視臺曾經指出公車常在城市中心路段行駛、使用頻繁、空駛率較高,占用了過多的城市道路資源。
《禮記·淄衣》說:"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可喜的是,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履新僅半個多月,即審議通過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明確指出,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 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而有的省份已經發文要求勤儉節約,率先垂范。不準講排場、擺闊氣,搞奢侈浪費。將嚴 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在不造成浪費的前提下逐步換乘國產自主品牌汽車。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自主品牌將迎來發展機遇,同時我們也對2013年的公車改革進度報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