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公務車專項治理的影響,一度“停滯”的公務車采購項目,近期顯現出“復蘇”跡象。
繼早前江蘇省作為今年首個省份開展公務車協議供貨全省聯動,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一次性采購了350輛公務用車后。12月3日,上海、北京兩地分別 對2013年度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啟動了公務用車協議供貨公開招標。除此之外,例如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等多地都在醞釀公務車協議供貨招標采購。
公務車市場“復蘇”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國采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由于國家對公務車進行專項治理,加之《2012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 錄》(以下簡稱《目錄》)正式文件遲遲未出,中央及地方的公務車采購項目基本停滯,僅她們部門的積壓的采購訂單就多達100多份。
長達近兩年的公務車治理,暫緩了公務車采購數量,但不能抑制政府部門的用車需求。早前,河北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辛培堂就曾公開表示,公務車、執法車是剛性需求,隨著公務車治理臨近尾聲,公務車采購需求將得到釋放,今年年底到明年公務車采購將迎來"井噴"。
正如辛培堂所說,目前公務車市場“復蘇”跡象漸現。日前,上海、北京兩地分別對2013年度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啟動了公務用車協議供貨公開招標。
國采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前段時間的一些大標已經有所體現,明年中央部委的公務車采購需求也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首先要釋放此前積壓的100多份采購訂單,之后國采中心將進行新一輪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車協議供貨招標。
無獨有偶,近段時間執法車采購也呈現上升態勢。據了解,廣東、山東、河南、四川、寧夏等地近期分別發布執法車采購公告。
根據公安部執法車采購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公安部采購各類執法車近2.2萬輛。值得注意的是,受公務車專項治理影響,今年公安部執法車采購曲線呈低開高走態勢。公安部012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四季度車輛采購規模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可以預見的是,在積壓了近兩年的需求背景下,明年公務車采購市場將迎來爆發期。
自主品牌份額提高
從年末開始,公務車采購市場的集中“井噴”,自然會吸引絕大多數廠家競相投標,這其中既包括自主品牌,也包含合資品牌。
按照往年慣例,競標成功的車企多為合資品牌,份額能占到70%以上,自主品牌只能追逐剩余30%的份額。但今年采購趨勢卻悄然發生變化,自主品牌的份額在逐步提高。
變化由何而來?今年2月份《目錄》征求意見稿出爐,合資品牌全部被排除在外。如果正式文件出臺,按照規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要嚴格按照《目錄》中的車型進行采購,這也就意味著合資品牌根本沒有資格進行投標。
但時至今日,10個月過去了,正式文件遲遲未出,業內人士透露,受合資品牌抗議以及國際輿論施壓的影響,《目錄》極有可能“難產”。
在正式文件未出臺之前,顯然合資品牌仍有參與公務車采購項目投標的資格,這也就反襯出,為什么年底的許多大標仍有合資品牌的身影。
以此前江蘇省公務車協議供貨招標為例,該項目吸引了38家整車企業前來競標,基本上囊括了目前合資、自主所有主流汽車企業。按照以往經驗,這次招標似乎合資品牌又是最大贏家,但事實并非如此。
根據中標公告顯示,“1.8升、18萬元以下”分包一的中標企業分別為江淮、奇瑞、比亞迪、上汽乘用車,全部為自主品牌。“1.8升、18萬元以下到12萬元及以上”分包二的中標企業共有14家,其中5家為自主品牌,9家為合資品牌,綜合統計合資和自主各半。
而同樣是江蘇省公務車協議供貨,在2010年轎車類分包中,卻只有長安汽車一家自主品牌中標,其余均為合資品牌。作為今年首位省份開展公務車協議供貨,江蘇省提高自主品牌中標比例,似乎預示著政府在執行層面扶持自主品牌的積極信號。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其他車輛的采購項目中,早前北京市商務委員會采購了70輛純電動車作為物流車試運行,預算金額高達1721萬元,最終北汽福 田中標。而在今年十月,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1個部門開展新能源汽車試運營。比亞迪、江淮、長安等自主品牌由此獲益,其中江淮獲 得了500輛純電動車訂單,成為最大贏家。
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無論從范圍、數量還是形式上,力度都不斷加大。這其中政府采購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幾乎占到了全部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