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海南召開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許多專家暢談了電動汽車在中國發展的得失。在面對十城千輛試點完成不理想的現實情況下,人們仍然對電動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在電動汽車幾乎“獨霸”市場的背景下,原華中理工大學發動機教研室主任崔心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電動汽車難以產業化的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應該冷靜下來,尋求更廣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思路,逐步實現汽車節能減排的目標。
媒體: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范圍主要是以電動汽車為主,在您看來,電動汽車在我國的發展面臨哪些困難?
崔心存:電動汽車是汽車發展未來的一個大趨勢,但目前整個電動汽車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都不成熟。但從技術上來看,電動汽車存在的問題有續航里程短、電池可充電次數及使用壽命尚不理想,而且價格昂貴等。另外我國是一個以用煤火力發電為主的國家,如果大范圍普及電動汽車的話,對于電的需求會大幅增加,導致的結果是火力發電產生的有害排放物更高,所以,發展電動汽車應該著眼于未來,從戰略的角度來規劃,不能操之過急。目前來看,使用清潔能源,比如在汽油機及柴油機上使用甲醇、含水乙醇及纖維乙醇是降低汽車污染及節能的更有效的途徑。
媒體:您提到的甲醇汽車和電動汽車相比,降低污染的優勢目前在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和電動汽車普及相比,是否會容易一些?
崔心存:這是不容置疑的,甲醇汽車發展至今已有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可以說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甲醇熱值約為汽油的一半,但甲醇燃燒的理論空氣量少,約為汽油的43%,因此,汽油機使用甲醇燃料,可適當的提高供油量,從而使混合氣熱值大體與汽油的混合氣熱值相當或略高。
目前國內外醇燃料(甲醇及乙醇)以用高比例(M85、M100、E85、E100)為主,發動機用醇燃料、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比石化燃料好,排放低、甲醇價低。改裝簡單,國內外都在大量使用,相比電動車,甲醇汽車的普及更容易推廣。
媒體:曾有專家提出,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應該拓寬一下思路,應該尋求更多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您是否認同?
崔心存:這種觀點我認為是可行的,汽車發展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科技大發展使一些產業都開始面向多元化發展,汽車也不例外。我們應使汽車燃料多元化,特別要開發應用生物質能及生物燃料(甲、乙醇都可以用生物質作原料,生物柴油可用野生及不可食用的油作原料),不僅可以實現高效低排放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解決最近出現的霧霾及溫室氣體的問題。這在目前電動汽車未產業化的大背景下對于節能減排是十分有幫助的。
媒體:甲醇的生產難度有多大,在我國,甲醇的生產來源主要來自哪里?目前,我國甲醇的生產量能否滿足汽車使用的需求?
崔心存:甲醇生產工藝已經十分成熟,我國目前以煤、天然氣及焦爐氣等作為原料,山西、四川等地區等有大型甲醇工廠;而且大型化肥廠也可以聯合生產甲醇,目前甲醇供大于求,就我國的汽車保有量來看,滿足汽車使用不是問題。
媒體:甲醇汽油的調和比例是如何搭配的?
崔心存:甲醇和汽油或柴油的配制比例有很多種,應用方式分為低比例、高比例及100%甲醇燃料。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方式,這也說明甲醇燃料應用的廣泛性。國內外都已開發和應用可使用不同比例的醇燃料汽車(FFV)。
媒體:如果我國大面積使用甲醇汽油、柴油的混合燃料話,對我國降低汽車尾氣污染有多大的影響?
崔心存:醇燃料屬于低碳含氧燃料,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優質燃料,相比普通汽油及柴油,碳氫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可大幅度降低。另外大氣中PM2.5的一部分來源于汽車尾氣,使用醇燃料可以有效降低汽車尾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媒體:在您看來,要想推動這一清潔能源,我國需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崔心存:目前工信部等中央部門已重視及組織有關工作,各媒體也在加強宣傳工作。但在我看來,甲醇的推廣還需要發動及鼓勵大型汽車與內燃機公司立項,并在汽油機與柴油機上采用100%甲醇及含水乙醇(將來會用纖維乙醇)的試驗研究;同時各企業之間要加強技術交流,政府也要給予像開發電動車一樣的政策支持及優惠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