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龐大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日本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將成立合資公司。如此一來,龐大集團由斯巴魯品牌區域總代理商變為全國唯一總代理商的股東,不再從事斯巴魯品牌汽車的批發業務,而由合資公司負責。面臨在多個區域壟斷地位被打破的局面,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現出既無奈又喜悅的情緒,龐慶華坦言,資本的關聯將使經銷商相對廠家有了更進一步的話語權。
成立合資公司 龐大代理業務遭分權
日前,龐大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日本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簽署合資經營合同,雙方將在北京設立并運營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投資總額82.5億日元。公告顯示,斯巴魯(中國)目前由富士重工100%控股,注冊資本6億日元。雙方約定通過由富士重工、公司認購斯巴魯(中國)的增資,變更斯巴魯汽車(中國)的企業性質。變更企業性質后的斯巴魯(中國)注冊資本為29.5億日元。其中,富士重工出資額17.7億日元,出資比例60%;公司出資額11.8億元,出資比例40%。
龐大集團日前對媒體表示,合資公司開始經營后,龐大由斯巴魯品牌區域總代理商改變為全國唯一總代理商的股東,龐大不再從事斯巴魯品牌汽車的批發業務,而由合資公司負責。盡管龐大集團在公告中堅稱收回代理權“有積極影響”,然而事實上,從此前進口車品牌收回渠道總代理權的經驗來看,總代理商被“削”為普通經銷商后,不僅在多個區域的壟斷地位被打破,而且還少了兩道環節——整車批發和零部件中轉庫的功能,將丟失一大塊進口車利潤。
那么,龐大集團又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呢?
廠家收權成趨勢 資本關聯或加大龐大話語權
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日前對媒體表示,斯巴魯曾不止一次與國內三大經銷商進行收權的談判,但由于經銷商反對,一直未成形。
但是,斯巴魯收權的聲音日漸強烈,可謂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收權計劃被業內人士認為實屬必然。進口車銷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后,跨國車企收權區域總代理算是一項不成文的“潛規則”了。從2006年開始,寶馬、沃爾沃、捷豹路虎、賓利等進口品牌都曾經歷過這個階段!
龐慶華坦言,即便經銷商再反對,也難阻這一趨勢。龐慶華還表示,即便不收權,目前一年一簽代理協議的合作方式,同樣制約經銷商,“簽與不簽,什么車給你,什么時候給你,權力都在廠家!
龐慶華日前對媒體表示,資本的關聯將使經銷商相對廠家有了更進一步的話語權,這不僅體現在整車出售的收益分紅,更加體現在日常業務中的信息共享,產品導入計劃共享和渠道設立權利的增加。
國內汽車專家張志勇表示,隨著外資進口品牌在華渠道的陸續收權,原經銷商甚至全國總代理的權利已被削弱,斯巴魯品牌也是其中之一。但龐大注資成功成為其中國公司股東,這與現奔馳中國股東利星行的角色如出一轍,可以盡可能保障甚至擴大自身利益。
而這一點與現奔馳中國股東利星行角度相仿。據了解,當年奔馳中國成立之時,利星行以49%成為其大股東,而奔馳中國幾乎拿走了奔馳在華七成以上的利潤,利星行也因此受益匪淺。在奔馳入華銷售的這些年里,利星行集股東、總代理、經銷商角色為一身的身份也使它比一般經銷商享受了更多的返點及優惠政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奔馳國產后與進口奔馳的渠道兩分造成的沖突,奔馳開始稀釋利星行的權利。去年12月17日,由戴姆勒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北京奔馳銷售公司正式成立,將統一負責奔馳在華進口車與國產車的銷售業務,與利星行毫無關系。未來,龐大逃避不了的煩惱是,如果斯巴魯國產成功后,龐大會否重蹈利星行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