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兩會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和2013年預算案,確定北京市2013年經濟增長目標為8%,公共財政收入增長目標為9%。GDP增長目標與去年維持一致,公共財政收入目標下調一個百分點。
其中,北京市2013年土地出讓金收入預計為248億元,在2012年實現的401億元基礎上調低了38%,更遠低于2011年的741億元。
7天時間里,北京市兩會代表們完成了多項工作。對于預算草案,代表們表示,呈現的都是大數字,難以細化。
針對北京市預算草案,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同時也為本次人代會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財經預算審查委員會委員文宗瑜。他現在職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
非稅收入成為財政資金蓄水池
記者:對于北京市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你怎么看?主要呈現出什么特點?
文宗瑜:2012年北京市財政收入,完成了預算目標。但有些問題,值得關注。
如,非稅收入增長比較快,增速在20%以上,遠高于稅收增速。由于稅收收入,如增值稅、營業稅等,都有專門的法律,全國實行統一的征收標準,征收稅率不能隨意上調下浮,征收管理比較規范。
但非稅收入,無外乎收費、罰沒收入等,征收的彈性空間比較大。如罰沒收入包括交通罰款和工廠罰款等。對這些罰沒收入,基本都設有一個比例,比例內的收入歸罰款主管部門;其他則統一納入公共財政收入,類似稅收一樣,進行統籌安排。只要政府加強征管,非稅收入的數額便會應聲上揚。
非稅收入,現在儼然成了公共財政收入的蓄水池。當經濟形勢較好,稅收收入很有保障的時候,非稅收入就少收一點,征管得松一些;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則通過加強征管,用非稅收入來補充稅收收入的不足。2012年全國很多省份,都是靠非稅收入來彌補稅收增速的乏力。
2013年的預算,北京確定公共財政收入增速為9%。相比較2012年10%的目標,往下調了一個百分點,這主要是與GDP的預期增長8%的目標相適應。財政收入與GDP的增速相符,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長相符,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此處的公共財政收入,就包含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因此,單從9%的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來看,并不能確定2013年非稅收入的增速是放慢了,還是加快了。各地政府很可能會繼續視經濟狀況,來確定是否啟用非稅收入這個“蓄水池”。
4億補貼出租車司機不合理
記者:2013年預算安排,呈現出一些什么特點?
文宗瑜:從支出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的特點。
一是,加大了民生方面的投入,如教育、醫療、公交等。北京尤其加大了環境治理的費用。總的來看,是在不斷向民生方面傾斜,加大了民生投入的財政資金規模,也提高了民生支出在財政資金中的占比。
二是,有一些改革進展緩慢,政府選擇用財政資金,去解決一些應該通過改革解決的問題。比如,為解決北京打車難的問題,北京決定今年拿出4個億,用于補貼出租車司機。類似這樣改革不到位,用公共財政的錢來補貼,也擠占了民生支出。
記者:4個億的財政資金,在北京財政支出的總盤子中占比不大。出租車司機經常反映收入不高,這4個億的補貼,是否應當?
文宗瑜:直接補貼出租車司機,是為了調動出租車的積極性,讓司機們多跑活。但我認為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去觸碰既得利益階層,不去真正改革,而是用納稅人的錢,去解決因壟斷造成利益分配不公帶來的問題,這不合理。
4個億,在北京市本級1700多億的財政支出總盤子中,數額不大。但現在不是投入多少錢的問題,而是該不該花的問題。北京市2012年對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補貼將近170個億,對此我沒有任何意見。但補貼出租車,這講不通。
北京出租車運營的問題,已經詬病多年,打車難的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這需要對北京出租車的管理方式進行改革,關鍵在于出租車管理公司。從全世界來看,出租車都是市場化運營。不應該用納稅人的錢,來解決本應該完全市場化領域所遇到的問題。
出租車管理公司,對出租車進行管理的費用從未公開,大家不了解其公司的成本構成是什么樣的,交稅多少,交費多少,分紅多少,卻坐收那么多“份子錢”。出租車管理公司就是一個既得利益層,通過壟斷經營,通過收取的“份子錢”,降低了出租車司機跑車的積極性,也加重了司機們的負擔。
這次兩會期間,有出租車司機委員提出,為解決北京打車難的問題,建議提高打車價錢。但這一提議,大家都不同意。為了解決打車難的問題,目前只選擇兩種辦法:一個是加重財政負擔,進行財政補貼;一個是提價,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為何不去動既得利益階層呢?觸碰他們的利益,才是改革。但兩會期間,沒有聽到任何關于這方面改革的聲音,可見動既得利益層,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我相信這不單單是北京遇到的問題,全國應該都是這樣。改革已經走到一個停滯的階段,變得異常困難。特殊利益階層,通過他們的關系網、人脈資源網,對他們享受的特權加以保護,這樣一種局面很難打破。
這也帶來目前財政支出的一大問題,因為改革的滯后,使得公共財政為此支付很多成本;而這些支出,擠占了民生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