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久久難散,如何突破“霾伏”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城市霧霾天氣的主要成因之一在于大量汽車的排放,從源頭上根治這一問題,不僅要提高油品的質量,更要從車輛入手,實現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車的更新換代。2月6日記者從市有關部門獲悉,無錫市正在積極爭取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同時正在為無錫市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爭取更多新能源車上路。
“空氣中的硝酸鹽污染物主要來自汽車廢氣排放,而硫酸鹽污染物多由工業排放尤其是燃煤產生。”有關專家介紹,以上海為例,2003年硝酸鹽與硫酸鹽污染物之比為3∶7,如今已接近1∶1,這意味著機動車排放的比重已接近工業排放,還大有趕超之勢。新能源汽車漸成突破“霾伏”的關鍵。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稱,無錫雖然不是省內兩家新能源車示范城市之一(兩家分別為南通、蘇州),但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業發展較快,部分企業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如江蘇常隆客車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純電動客車,采用超級電容和動力電池混合新技術,產品出口到了歐盟;新日電動車開發并生產出微型純電動汽車,目前正在和麻省理工學院洽談新能源車合作計劃。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前仍存在著技術、成本、安全、市場等多種障礙。“目前,一是價格較高,不便推廣;二是缺乏相關政策的支持,市場難以打開。”經信委有關負責人坦言,一輛純電動客車售價150萬左右,是普通客車價格的三到四倍,續航里程也只有120公里,企業對此采購意愿不強。另外,由于受到上牌的限制,無錫市目前也沒有在民用市場上開賣新能源車,少量的新能源車只能在景區、示范廠區等地行駛。
記者6日在市內幾家充電站看到,這些本該為新能源車提供有力支持的設施正面臨無人使用的尷尬。偌大的盛岸路充電站空空蕩蕩,整兩個小時沒有一輛車前來充電。設置于金域藍灣住宅區的兩個充電樁也是如此。“沒有應用,新能源車就是一句空話。上海1月底已經出臺政策,新能源車上牌免費,而且全市范圍內要建充電樁1710個,這才是發展新能源車的正途。”有關專家一針見血。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無錫市將積極爭取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力爭早日成為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運營示范城市,同時在公園、景區、工業園區等地大力推廣新能源觀光車和專用車,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和數量。并重點扶持骨干企業,盡快突破新能源車關鍵技術瓶頸,進一步降低新能源車的市場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