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決定加快油品質量升級。
會議指出,隨著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污染的影響日益增加。為加快油品質量升級,會議決定:(一)在已發布第四階段車用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基礎上,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盡快發布第四階段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50ppm),過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發布第五階段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底前發布第五階段車用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10ppm),過渡期均至2017年底。(二)加快國內煉油企業升級改造,確保按照汽、柴油標準升級實施時間如期供應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加快汽車發動機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三)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并完善對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政策。(四)加強油品質量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加強行業自律,企業要向社會公開產品質量承諾。
海越股份:外倚成本優勢內期燃油提質60萬噸烷基化市場研究
60萬噸烷基化裝置重要性被低估,存在三大邏輯公司規劃的196萬噸大石化產業結構中,60萬噸烷基化裝置無論從產量還是盈利組成上都占據重要地位。但市場對這部分業務現狀、前景及其重要性一直認知有限。們認為從產業鏈的角度,烷基化工藝的投資價值的核心邏輯有三:
其一,烷基化產品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廣闊,公司裝置憑借成本結構優勢,有望與國際產品一較長短。
其二,燃油稅新政顛覆液化氣消費結構,造成國內烷基化裝置成本大幅下降,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其三,PM2.5事件催化下,國內燃油標準升級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為烷基化油創造了可觀的潛在空間。
異辛烷:先進汽油抗爆組分,外有優勢內有潛質綜合環保、性能和成本因素,異辛烷是最有潛力的清潔汽油抗爆組分。美國異辛烷供需缺口高達1800萬噸,歐洲也在迅速增長。但海外產能多由MTBE裝置改造而來,經濟型較低。
國內市場,燃油稅新政大幅降低了烷基化裝置成本,目前烷基化模擬噸凈利超過1000元。從更長的周期看,烷基化油相對MTBE價格劣勢的消除、對私自調油監管力度提升以及油品升級的啟動有望逐漸啟動國內烷基化油需求。同時,國內液化氣原料未來將保持長期充足、廉價供應。
百萬噸液化氣需求奠定國內最強受益品種,建議增持在新政之下,公司原料價格下跌 供給充分,產品不受影響。
公司高達百萬噸級的原料需求奠定了其在市場上潛在彈性最大的地位。預計公司2012-14年每股0.09、0.14和1.30元,建議增持。
龍宇燃油:調和燃料油業務潛力可觀
調研目的我們在近日調研了龍宇燃油,與公司董秘就公司經營現狀、募投項目進展、和行業現狀等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調研結論強化調和燃料油業務優勢,華東和環渤海并重公司是國內船用燃料油行業的重要供應商,業務覆蓋燃料油上下游產業鏈,公司從上游供貨商獲取燃料油,經過調和處理好,再向下游船用客戶等銷售。經過在燃料油行業多年運營,公司和上游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資源供應商包括三大國有石化企業、各地方煉廠等。
公司所銷售油品分為兩大類:非調和燃料油和調和燃料油。
非調和燃料油是公司依靠較強的油源獲取能力,將上游燃料油商品轉手銷售給下游客戶;非調和油品銷售是單純的經銷行為,利潤較低,非公司的業務發展方向,在公司收入組成中占比逐年下降,目前已經低于30%。調和油業務是公司在行業中的優勢領域,公司調和油銷售包括油庫直接銷售,及船舶水上加油。目前擁有燃料油資源的大型煉化企業對外銷售燃料油都是不經調和直接銷售,產品對于下游用戶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如船舶發動機對燃料油品質需求和煉廠產品理化性質不完全一致;而公司擁有較多的燃料油資源,可根據用戶需求將多種燃料油調和處理得到性價比最優的產品。正是依靠差別化經營銷售,公司調和油業務銷售近幾年成長較快。
調和燃料油油庫直接銷售(庫發銷售)面對用戶眾多,包括地方煉廠、船舶公司和貿易公司等,而水上加油服務是向船舶運輸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務,利潤最高,是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但今年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船舶運輸需求疲軟,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多次創近3年來的新低,公司的水上加油業務增長受阻。環渤海、華東、華南作為我國三大重要的經濟區域,依靠地理優勢,水上運輸是物流業重要方式,水上加油作為關鍵配套服務,隨著經濟復蘇,將迎來新的景氣提升。華東地區作為公司傳統業務領域,將繼續加強;而環渤海相比華南,市場成熟度低,公司發展潛力較大,近期已成立天津公司,重點發展該地區業務。
對于募投項目,公司已將其中1條2000噸船改為建造2條1000噸船,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明年初可投入運營,屆時公司將減少租賃加油船數量,保持當前的加油船隊數量。而其余的募投船舶的進展將根據水運景氣恢復程度決定時間表。
仁智油服:業績完全符合預期期待新業務新市場
事件:公司發布2012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9億元,同比增長25.2%;實現凈利潤8188萬元,同比增長13.1%;2012年EPS為0.72元,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
點評:
業績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市場穩定增長及募投項目逐步投入致業績增長。公司經營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市場的穩定增長和公司募投項目的逐步投入,使得公司的產能進一步提高;同時公司也進一步加強市場開拓的力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
公司業務的增長,主要依靠中石化在西南地區的布局。市場競爭激烈,開拓新市場及進入新區域仍有待進一步努力。未來拓展全國其他市場還需要做更多的業務拓展嘗試,新業務或許能成為新的突破點。
未來力求發展成專業化油服企業,在油服產業鏈做深入拓展。
業務專業化和一體化一直是公司的發展戰略,未來與油服相關的業務公司會積極關注。公司對于頁巖氣區塊的開發會高度關注,有合適的機會考慮參與區塊服務領域。
維持“審慎推薦”評級。公司立足西南地區,鉆井液技術服務具備一定優勢,未來西南區天然氣產業的大開發將有利于公司保持穩定成長。預計2012-2014年EPS分別為0.72元、0.92元和1.06元,按照最新股價16.37元,對應的PE分別為23倍、18倍和16倍,維持“審慎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外部區域開拓難度較大的風險;毛利率不穩定的風險;應收賬款余額較大的風險。
潛能恒信:利息補貼利潤業績符合預期
事件:公司發布2012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2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25%,預計盈利區間為7,791.70萬元-9,643.19萬元。
點評:
業績完全符合預期,成本增加致公司凈利潤增長乏力。公司完成項目較去年有所增長,使得主營業務收入有一定增長,但成本增加致主業盈利增長乏力;2012年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20萬元。
對募集資金使用謹慎,產生利息貼補業績,在成本增加較多的情況使得凈利潤還能保持微幅增長。2012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發生額為-1704萬元,上年同期為-504萬元,主要是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產生的定期存款利息所致,預計全年利息收入在2000萬以上。
公司于國內外老客戶持續合作,新客戶拓展速度較慢。公司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將公司業務模式進一步拓展,實現了勘探開發一體化,物探-地質-工程設計一體化業務發展。公司繼續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國內東部及西部地區均取得了新的進展,簽署了新合同。
維持“審慎推薦”評級。公司立足國內,發展海上和海外,地震數據處理成像技術具備一定優勢,未來還看“以技術換權益”的商業模式能否有效落實和推廣。預計2012-2014年EPS分別為0.49元、0.53元和0.55元,按照最新股價15.71元,對應的PE分別為32倍、29倍和28倍,維持“審慎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境內外業務拓展的風險;公司管理的風險;應收賬款余額較大的風險。
東華能源:項目進展順利產業鏈更趨完善
投資要點:
項目進展順利。張家港項目穩步推進。為了滿足張家港項目建設對于丙烷的需求,公司目前正在建設16萬立方的丙烷冷凍罐(相當于8萬噸丙烷儲量),加之公司在張家港、寧波生產基地現有的倉儲能力測算,公司的倉儲能力可滿足張家港、寧波一期項目約兩個月的原料需求量。寧波項目已獲得寧波市發改委備案(甬發改備[2013]2號),項目的確定性進一步提升。目前,公司正在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待“三評”通過后,項目即可全面開工建設,預計寧波項目將于2014年底竣工投產。
公司產業鏈更趨完善。公司將在張家港、寧波生產基地分別配套投資建設40萬噸/年的聚丙烯裝置,從而將形成LPG-丙烯-聚丙烯的產業鏈。公司將產業鏈延伸至聚丙烯產品,可以有效發揮丙烯、聚丙烯產能的聯動優勢,保證丙烯裝置的產能調節與平衡。
項目盈利能力有望超預期。短周期來看,丙烷脫氫項目盈利能力會受到丙烷價格季節性波動的影響,但這并不足以改變丙烷脫氫長期的盈利前景。未來,隨著中東、北美NGLs(天然氣凝析液)大幅增產,全球丙烷供應量將顯著提升,由此可帶來全球LPG價格的走弱。此前,LPG的價格主要與石腦油價格相關聯。隨著丙烷的供應量顯著提升,從2012年開始LPG的價格表現弱于石腦油價格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而全球石化原料的輕質化趨勢將使得丙烯供給相對緊張,未來丙烯價格表現會繼續強勢于石腦油,因而丙烷脫氫制丙烯項目的盈利能力有望超預期。
投資建議。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低于此前公告的8000萬股,公司股本調整對我們的盈利預測影響約5%,我們暫時維持此前2012-2014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40、0.43和1.41元的盈利預測不變。以2013年1月23日的收盤價計算,公司動態市盈率分別為44.64X、41.61X和12.78X,維持公司“增持”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項目進展低于預期;國際丙烷價格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