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博世對外宣布,2014年,第一代博世交通擁堵輔助系統將進入量產。未來,博世還將對系統進行持續改進,應用于更高時速和更復雜的駕駛條件,并將其投入高速公路試驗,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目前,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已能夠跟隨前車,自動調節車距與車速。該系統在車道探測攝像頭和電子機械式轉向系統的支持下,與電子穩定程序ESP?相結合,構成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基礎。
如今,強大的軟件系統已經可以計算出更安全更輕松的駕駛路線,而控制車輛自動變換車道的功能將是邁向無人駕駛的第二步,這就需要增加另外兩項配置:一是裝配在車身尾部的雷達傳感器,它可以監測后方快速接近的車輛;二是動態導航地圖,它可以通過移動互聯,實時更新道路情況和道路限速。雖然駕駛員仍然要對駕駛負責,但是他們可以更為輕松地監控駕駛員輔助系統的各項動作和狀態。
除了ESP和電子轉向,博世還全面提供輔助駕駛所需的傳感器,實時監測駕駛員和車輛周圍的各種交通情況。根據車型配置的功能,前部探測可以由一個雷達傳感器加單目攝像頭,亦或一個立體攝像頭來實現。例如博世提供高性能的長距離雷達傳感器(LRR3)能夠探測車輛前方最遠250米、角度為30度的扇形區域;將在2013年量產的全新中距離雷達傳感器則覆蓋45度、160米的范圍,該款雷達專為大批量市場設計,規模效應會大幅降低成本。
除了現有的基于單一鏡頭傳感器的多功能攝像頭,博世開發了運用雙鏡頭傳感器的3D立體攝像頭,不僅能夠精確計算所探測物體的距離,還能夠辨識其移動方向。兩款攝像頭均可應用于預測性緊急制動系統。另外,博世提供兩側后部中距離雷達傳感器,用于探測車身后方150度范圍內、最遠100米的物體;最后,博世泊車輔助系統的超聲波傳感器則用于輔助近距離轉向操作。
博世底盤控制系統總裁Gerhard Steiger表示:“汽車技術終將向無人駕駛的目標逐步發展。”首先,高速公路行駛更大程度的自動化和更高速度將變為可能,最終完全實現全路程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現階段依然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交通密集、行進方向錯綜的城市駕駛環境,二是在各種駕駛環境中均能可靠運作的系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