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司(Google)在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上備受推崇,我對此感到好笑甚至有點慍怒,好像無人駕駛是倒霉的美國汽車制造商們未能預見到的一項發明一樣。
事實上,汽車行業開發自主駕駛車輛已有數十年之久,那時谷歌都還沒有成立,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都還乳臭未干。
但主要起源于美國西海岸的一個觀點達成了越來越多的共識,即谷歌不知怎么地就破解了未來出行的秘碼,并將很快使傳統汽車制造商如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福特汽車( Ford Motor)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淪落到與普通電器供應商相差無幾的境地。
一派胡言!自主駕駛汽車即將到來,但它們不會始終掛著谷歌的標志。
未來世界機器人汽車遍布,能夠為所有人提供安全清潔的出行方式,盡管想想關于此的種種可能會令人興奮不已,但不要指望“摩登家庭”式的愿景能夠在你有生之年實現。一路上仍有太多的管理、技術和實用性障礙。
相反,該技術只能尋求在現有可用系統的基礎上逐步鋪展開來,如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主動制動系統、車道保持系統和輔助泊車系統。
定于今年9月推出的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2014 S-Class將是市面上首款完全具有自主駕駛能力的車型(在特定的條件下)。它的新駕駛輔助功能將能夠讓你以最高124英里的時速保持自動巡航狀態,但你必須手動操作車輛轉彎。
在走走停停的路況中,傳感器和攝像頭陣列會時刻留意著你周圍的汽車,并能知道何時該加速以及何時該剎車。但你仍需保持警惕,并且必須始終把持好方向盤,否則系統將會關閉。
最近幾周,《福布斯》的撰稿人梅振家( Chunka Mui)在一系列文章中探討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整體概念,并將其稱之為2萬億美元的商機——令谷歌當前基于搜索的業務相形見絀——并預測將會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引起漣漪效應。
他關于無人駕駛汽車潛在影響的看法沒有錯。如果汽車足夠智能可以自主駕駛并能避免車禍,那么從鋼鐵工業到醫院的一切將會受到影響。
但我同意福布斯撰稿人海頓·肖內西(Haydn Shaughnessy)的觀點,在美國存在這樣一個價值2萬億美元的市場似乎有點言過其實。而且我想梅振家可能正陷入無人駕駛汽車的假定分析之中。(畢竟,他是一名創新顧問)然而,我仍要稱贊他深刻而周全地分析了這一引人入勝的話題。
作為我十分敬重的一位汽車類話題撰稿人,Wards.com網站專欄作家德魯·威特(Drew Winter)在最近一篇博客中稱,谷歌對汽車行業構成了重大威脅。他說該科技巨頭及各汽車制造商們正開始“為汽車行業的靈魂而發動一場史詩級戰役”。對此,我不以為然。
我看到的是一個合作的新紀元,而不是谷歌和底特律對壘。汽車制造商們必將與如谷歌、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甚至可能還有蘋果)等數字企業合作,以制造出能夠交互的車輛——這些車不會發生車禍還能送你準時上班。如福特和微軟等公司已經合作進行技術開發,讓你把音樂和社交媒體應用帶進自己的汽車。現在這些非傳統的合作伙伴將一起解決在這一擁擠的星球上進行城市出行的各種艱難挑戰。
通用汽車首席技術官喬恩·勞克納(Jon Lauckner)已經在制定新的創新方式,包括合作研發自動駕駛。在近來一次采訪中他對我說,許多關于未來汽車的最好想法將根本不出自于汽車公司,而是來自于如微軟、谷歌以及創新初創企業等非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我們不再單單依靠自有專長,這與過去相比是一個巨大變化。”
但像通用汽車一樣,谷歌也不能憑一己之力成事。谷歌不能獨立生產自主駕駛汽車。它將需要通過汽車行業的專長將自己的愿景變成現實。
有一點科技行業和汽車行業可以達成共識,那就是自主駕駛汽車是可行的。
“這不是星球大戰中才存在的科幻技術。”雷諾-日產(Renault-Nissan)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說道。通過搭載足夠的傳感器、處理器和攝像頭,任何汽車都能自主駕駛。
但成本有多高?安裝在谷歌用豐田普銳斯(Toyota Prius)改裝的自主駕駛汽車頂部的雷達系統成本約為7萬美元。和谷歌一樣,許多汽車制造商已經有原型車上路了。有爭議的問題是,他們將于何時、在何種條件下進入市場。
去年8月,美國運輸部在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市舉行了聯網車輛技術的首場真實世界測試,這對自主駕駛汽車的安全運行極為重要。這個為期一年的項目要對3,000輛智能車進行測試,該項目的目標之一就是為此項技術提出一個現實的時間框架。
戈恩稱,自主駕駛汽車將于2020年準備就緒。但他補充道,還有一些現實局限性。他說, “我們將不會看到沒有駕駛員的汽車。沒有一個汽車制造商愿承擔這個責任。但我們將看到駕駛員們什么也不做。”
本田汽車公司(Honda Motor Co.)總裁伊東孝紳(Takanobu Ito)對此表示認同。“我們擁有制造自主駕駛汽車的硬件。但我們認為駕駛員必須最終負責。我們想讓技術輔助駕駛員,比如當他感到疲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