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指出了無人駕駛汽車在安全和經濟方面的顯著裨益,但有一句老話:有得必有失。
事實上,無人駕駛汽車會使各個行業的年收入銳減數千億甚至數萬億美元,遭到牽連的包括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汽車經銷商、汽車保險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汽車修理廠、急診室、醫療保險、醫療救治、人身傷害律師、政府稅收當局、道路建設公司、停車場運營商、石油企業、城市業主等等不一而足。
同時,無人駕駛汽車也將創造利潤豐厚的巨大商機以服務于新的顧客需求。
我將首先關注那些岌岌可危的營收,然后再對機遇加以審視。同時邀請你就潛在的商業威脅與機遇提供自己的看法。請在留言中與我們分享。
盡管汽車銷售最初可能形勢一片大好,但隨著向無人駕駛汽車轉變,銷售額接著會一落千丈——在美國,每年的新車和二手車銷售加起來可是一筆價值6,000億美元的大生意。銷售額的任何下跌也會影響汽車金融公司——這些公司為70%的新車購買和半數的二手車交易提供貸款。汽車上的許多部件將會消失:如果不會發生車禍誰還需要安全氣囊呢?或者當汽車可以自己停放入庫時誰還需要支援幫助呢?用于汽車的鋼材量會出現下降,因為汽車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巨大而結實。大多汽車修理廠會因為缺少生意而倒閉。
在美國,汽車保險公司每年收集的個人汽車保險費用超過2,000億美元。這些保險公司最初會看到,隨著事故數量減少以及賠付數額下降,利潤有所上升。然而,他們最終會看到此類情形——90%的保費消失不見了。事實上,美國強制個人汽車險的模式可能會變得過時。
急診室每年會減少數百萬病人,醫院里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將減少數十萬人。隨著汽車相關傷害的急劇減少,醫療保險不得不放棄這塊收入。
人身傷害律師將眼見著與汽車有關的案子全部消失。事實上,已經有向此方向發展的趨勢,因為汽車攝像頭和傳感器的普及使得對事故責任方的認定更為容易,而且消除了律師可能涉足的灰色地帶。
如果汽車幾乎一直處于使用中并且能隨叫隨到,停車的需求幾乎會消失。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聲明,在一些美國城市中,停車場占地超過三分之一。另有人估計,美國的停車場多達20億個,面積大約相當于康涅狄格州和佛蒙特州之和。這些寶貴用地許多可以重新投入更有益的社會和經濟用途。與此同時,房價——尤其是城市里的房價——會出現回落,因為可以獲得額外的土地供給。
政府會失去罰款收入,因為汽車全都會遵守交通法規。然而,同時,通過不必再供養開罰單的警察,政府開支也會有所節省。不必設立交通信號燈以及不必為路面進行照明也會令政府節省開支——谷歌汽車在黑暗中也能“看得見”。政府還能夠減少監獄開支,因為將不再有醉駕司機之類的犯人。新建的道路可以縮窄,所以造價會比當前更低,這是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不像有時會粗心大意的司機那樣需要那么大的車間距。
政府也可以減少在通過道路拓展來減少擁堵方面的投入,因為轉變為無人駕駛汽車會有大不同。目前,高速公路運營的最大效率大約是5%的路面被汽車覆蓋,但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擠在一起,前后保險杠間只留幾英寸的間隔即可——如果前車需要減速,它可以同時激活后面所有汽車的剎車裝置。2009年,聯邦政府在道路拓展上的花費為60億美元,而州立部門每年在這方面的投入超過220億美元,所以道路施工方面的節省將十分可觀。
政府開支節省了,但隨著這些交通燈和路燈消失不見,公用事業將會虧損。隨著道路施工驟減,建筑公司將蒙受損失。水泥和瀝青生產商也將同樣看到業務大不如前。
汽油銷售額將會暴跌,不僅因為汽車數量減少了,還因為燃油效率提升了。緊跟著另一輛車行駛能夠節省25%以上的油耗。
把方方面面進行加總——車禍相關的4,500億美元、汽車銷售6,000億美元、汽車保險費2,000億美元、可能與汽車事故相關的健康保險數千億美元,等等——很容易計算出,美國每年與汽車相關的營收大約為2萬億美元。幾乎所有營收都可以為無人駕駛汽車而舍棄——它們可能會變得真正具有成本效益或者被競爭變化重新洗牌。
就機遇而言,無人駕駛汽車將使我們對汽車、汽車相關商業模型以及競爭動態進行概念重構。
由于車輛設計將較少受到安全考慮的影響(如視野、車窗位置、材料的強度和韌度、保險杠、碰撞緩沖區、折疊式轉向管柱、安全氣囊、安全帶以及填料),預計新的汽車樣式會嶄露頭角。從短期來看,無人駕駛汽車看起來不會和現在的汽車有什么太大區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無人駕駛汽車將極大地降低人為失誤(導致事故發生的頭號原因),且汽車共享概念更加廣為接受,各種可能的汽車設計將不斷涌現呈現爆發態勢。
不必擔心分心駕駛的問題,電子公司和應用開發者可以隨心所欲地為汽車裝配各種分散人注意力的娛樂項目,并可以從呆在無人駕駛汽車里的自由時間中賺上數十億美元。
許多協調汽車使用的機遇也會出現。公司可以提供服務管理高速公路上的那些汽車或者共享汽車作為車隊的一部分——同時收取高額的費用。一項研究發現,紐約城中2英里的出租車車程平均花費在8美元到13美元之間——視交通擁堵程度而定。據估計,9,000輛無人駕駛汽車所組成的車隊可以取代紐約的黃色出租車,而且2英里路程的平均運營成本僅為80美分。10倍多的差距留出了巨大利潤空間!
新的融資機會將會出現。例如,某公司可能會免費提供共享汽車,以換得運營該車的長期合同——就像手機運營商現在補貼購機費用一樣。
隨著保險公司搞明白了該如何在這一新世界中承銷和分銷保險,新的保險模型將會出現。設想有一天,當一位“司機”用谷歌地圖(Google Maps)點出了他的目的地,該系統就會對這段旅途的保險進行實時拍賣。保險公司可以實時出價,出價不僅基于該司機的風險參數,還有其他顯著因素,包括出行時間、路線選擇、天氣條件以及還有誰同去等等。在某種情況下,既然責任更多地取決于汽車而非車主的駕駛技術,責任模型將發生翻轉——保險更多是制造商而非汽車擁有者的責任。
基本上,汽車可以被視為一個平臺而不是個人交通工具。汽車配備了良好的天線,而且電池電量足以滿足通訊所需,所以把他們彼此整合起來將十分容易。長久以來汽車制造商就在抱怨他們正淪為賣金屬材料的商人,而所有利潤已經向下游遷移——那些服務提供商、修理廠和保險公司等等。如果汽車制造商能夠將自己定位為車隊經理,他們會重獲利潤,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對服務、修理以及所有其他業務加以控制。
汽車制造商可能也會采取和智能手機制造商一樣的方式開放他們的汽車,這樣許多聰明人士就能夠編寫應用令汽車功能更豐富或者乘坐體驗更愉悅。一位朋友為某大型汽車制造商工作并能夠訪問其應用程序接口,他已經寫好了一個應用程序——在到家前10分鐘向其妻子發出短信通知,并且正在考慮編寫這樣一個應用——當家里的煤氣罐只剩四分之一的量時提醒自己為其加滿。他還編寫了一個程序,發短信提醒自己十幾歲的女兒:如果想趕在宵禁前回家的話,無論身處何地,十分鐘后就必須動身離開。(他說自己的女兒非常喜歡這個提醒。)
把車視為一個平臺可以提升這樣的前景——有人能夠為這個平臺制造某種操作系統并攫取巨大的價值份額,正如蘋果制造iPod和iPhone以及微軟制造個人電腦一樣。這也為這個操作平臺上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提供了開辟了巨大潛力——無疑谷歌是不會錯失這一機會的。
以上是對無人駕駛汽車所將造成的威脅與所將造就機遇的簡要概述,請在下面的評論中提供你的看法。
最主要的是:無人駕駛汽車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要么賺進大筆財富要么承受巨額損失。那些深得其中要義并為這個新世界做好最充分準備的公司將在與其他公司的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