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國家發改委宣布成品油再次提價的時候,一個打破終端壟斷價格、新型的成品油交易模式正在醞釀。
《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悉,北京石油交易所(以下簡稱“北油所”)正在醞釀在今年5月推出成品油現貨交易平臺,該平臺的主要交易品種即為92號和95號成品油,以加油卡的形式推出,普通消費者即可以購買,而價格形成于北油所的交易平臺上,目前主要由民營加油站參與其中,其價格將遠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成品油價格。
其后期模式為,消費者可以通過判斷價格低點,購買一手或者多手成品油,在合作加油站中,以升為計量單位進行提取。
該模式將打破消費者被動接受成品油漲價的格局。
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5日零時起上調大陸地區成品油價格,汽油上漲300元/噸,柴油上漲290元/噸;折合90號汽油上漲0.22元/升,0號柴油上漲0.25元/升。這是今年以來中國首次調整成品油價格。
在該調價政策公布之后,社會輿論的不滿之聲接踵而來。
或許到今年5月,消費者被動接受油價上漲的局面就會結束。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北油所正在進行成品油現貨交易測試,并有望在今年5月推出針對普通消費者的成品油現貨交易。屆時消費者可以鎖定價格,不隨發改委價格調價信息而上漲。
記者致電北油所參與產品設計的人士,該消息獲得證實,同時該人士表示,“目前,還不希望過多曝光此事,因為該交易模式屬于創新,恐會被抄襲。”
據透露,該產品的設計模式大體為,在北油所交易平臺上形成當天的成品油價格,消費者可以購買一手或者多手,一手合約為一噸或者數噸,消費者以加油卡的形式進行購買。
最后,購買者可以通過與該平臺合作的銷售商或者批發商手中,提取現貨。重點是,提取現貨可以以升作為計量單位。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北京的多家民營加油站同意參與其中。
該交易模式的最大亮點是消費者鎖定價格,并且預計該平臺將會出現低于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的價格。
北油所的信息介紹中顯示,其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市級國有資本與石油央企合作的石油石化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綜合服務機構,依托首都豐富的石油石化央企資源優勢和雄厚的金融資源優勢,已形成集企業注冊、資源投放、結算融資、物流監管、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市場化平臺。
目前北油所的絕大部分會員企業屬于石油石化行業貿易商,且多屬于整個產業鏈的中下游即銷售環節的中小企業。北油所2010年成功引入了中國石油、中國中化、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央企參股經營。
北油所目前正在加緊試驗,預計今年5月推出該產品。“目前這種新交易產品還不需要向部門報批。”
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副會長趙俊貴表示,“還沒有聽說北油所新產品的推廣內容。”但是,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對北油所一直非常關注,并簽訂過戰略合作。
某民營原油企業的管理者隋經理向記者解釋了目前的石油產業鏈狀況。“目前原油資源基本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只有一些散布在山東等地的地方采油廠可以提供一些原油,此外以各種名義從大型油田中也會賣出一些可供煉化的原油,此外還有進口原油。”
因此,在山東的煉油產業比較發達,煉油廠的產能相對過剩。
“這些地方煉油煉出的成品油向民營加油站批發,這樣民營加油站的成品油供應相對充足。”
此外民營加油站還可以從中石油和中石化批發處進行批發。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則統一由煉廠提供給銷售公司,在加油站進行銷售。
“民營加油站或者經銷商可以縮減中間環節,提供價格更低的油品。”北油所人士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