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奧迪全球董事會宣布了一項新的人事任命:奧迪(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迪(中國)”]總經理馮德睿進入奧迪全球管理董事會,全面負責奧迪在華業務。單純從管理角度解讀這一變化,其作用是積極的:中國事務由奧迪管理董事會成員直接管理,決策層級從原本的3級變成2級,將使奧迪對華業務的管理框架變得扁平化,決策更迅速。
不過,表面上的平和無法掩蓋權力角逐的真相。這項由奧迪監事會發布、體現奧迪最高層意志的人事任命的寓意,遠遠比其呈現出來的表象復雜得多。
在馮德睿將全面負責奧迪在華業務后,代表奧迪總部意志的奧迪(中國)“實權”在握,將扭轉以往合資中方在奧迪(中國)市場決策時的優勢地位。
管理升級
未來,奧迪(中國)將變成代表奧迪總部意志的強權機構。
馮德睿與中國汽車市場的淵源始于2007年。彼時,馮德睿在英戈爾斯塔特(奧迪總部)負責奧迪公司的中國業務,負責全球采購體系與一汽-大眾奧迪的生產和營銷工作。2009年,為了加強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奧迪在北京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奧迪(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而馮德睿被派遣至北京擔任奧迪(中國)總經理一職。如今,盡管奧迪(中國)成立已經3年有余,但甚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實際上,如果按照奧迪母公司大眾集團的管理架構,奧迪(中國)應該是統籌負責奧迪在華業務、代表奧迪總部與合作伙伴一汽集團直接對話的機構,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大眾(中國)直接代表總部與兩大合資伙伴對話,負責大眾品牌在華的宣傳推廣,并且大眾(中國)從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手里拿回了進口車銷售權、由大眾集團統籌管理進口車銷售,大眾(中國)是個實權機構,相比之下,奧迪(中國)業務狹窄,缺乏話語權!睋槿耸客嘎。
奧迪(中國)此前的業務范圍主要有三點:一是加強奧迪公司在中國的采購業務,促進國內一流的零部件供應商納入奧迪公司的全球采購體系;二是開展對車載電子軟件和娛樂系統的本地化設計研發、試配試驗等工作;三是增進中德股東雙方的溝通和對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營銷業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