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汽車市場微增長的態勢已然確立,但整車企業擴張的沖動依然不減,紛紛在高歌猛進地擴產。業內人士預計到2016年,汽車閑置產能將上升至900萬輛,“產能過剩”的警鐘已經提前敲響。
美系、德系合資車企走在國內車企圈地建廠的前列,而且還在不斷加速擴產。通用計劃從今年起到2015年再新增4家工廠。屆時,通用汽車在中國的總產能將提升30%,達到約500萬輛/年。大眾也是這場產能軍備戰的積極參與者。大眾汽車計劃,到2018年將在中國的產能提升至400萬輛。據了解,上海大眾位于新疆的第七工廠和位于湖南長沙的第八工廠目前都正在啟動或準備啟動中。
其實,從去年開始,多家車企均啟動了產能擴張計劃。福特在2012年也發布了頗為激進的在華產能擴張戰略,長安福特重慶工廠也擴大產能至35萬輛,同時其杭州工廠破土動工,規劃年產整車25萬輛;北京現代第三工廠投產,產能為40萬輛;東風日產、東風悅達起亞(微博) 先后宣布大連工廠、鹽城第三工廠奠基;廣本的第三生產線也已投入建設,預計2014年建成投產……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曾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各級地方政府對2015年汽車產業的規劃產能已經遠遠超過30家國內主要汽車企業2015年3124萬輛產能的規劃數字,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跡象。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此前的預測,到2015年,國內汽車產能將超過2500萬輛。而如今,按照目前各車企的規劃,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4000萬輛。
據畢馬威發布的《2012年全球汽車業高管人員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閑置產能高達600萬輛,已相當于兩倍德國汽車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16年,閑置產能還將上升至900萬輛。
汽車行業分析師孫世清認為,擴張一方面因為車企尤其是跨國車企急于釋放“對中國市場重視”的信號,另一方面,則是警示競爭對手要提前搶占市場份額了。
在流通領域也表現出產能擴張下的隱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汽車庫存預警指數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0.35%,庫存風險仍超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