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氣頻發,油品升級迫在眉睫。
據媒體報道,國內最嚴汽油標準的送審稿在端午節前夕通過。該標準借鑒北京經驗,將汽油標號(辛烷值)從90號/93號/97號降至89號/92號/95號。汽油國五標準有望于今年三季度出臺。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油品供應一直落后于油品標準。隨著汽油國五標準提上日程,國五汽油的升級也愈發緊迫。
但目前,油品升級仍舊困難重重。
有分析師表示,煉廠裝置改造需要資金投入,加之煉制過程中裝置的損耗及人力、物力、技術的投入加大等,也使得升級的成本增加。
而且油品升級后,消費者每年所需要承擔的成本也將加大。
面對日益惡劣的環境,油品升級勢在必行。而油品升級誰來買單的問題也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油品供應落后于油品標準
2012年以來,我國很多地區連續多天出現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油品質量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由此針對治理空氣污染PM2.5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機動車排放是治理PM2.5的首要問題,油品升級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4億輛之多,機動車尾氣排放對環境構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鑒于此,國務院于今年2月初召開的常務會議上決定加快國內成品油質量升級步伐。
國家期望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全國車用汽油置換至國四標準,從2013年7月起國內流通的國標柴油升級至國三標準。而國四柴油置換過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發布國五車用柴油標準,2013年底前發布國五車用汽油標準,過渡期均至2017年底。
因此,國內煉油企業要加快升級改造,確保按照汽、柴油標準升級實施時間如期供應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加快汽車發動機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
而實際上,我國油品供應一直落后于油品標準。
據了解,從2000年實施國一汽車標準以來,石化企業的油品供應從來就沒有同步過。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能曾向記者表示,我國柴油標準從國三到國四足足推遲了兩年,推遲到了2013年7月1日,推遲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國四柴油資源供應市場。
而隨著汽油國五標準提上日程,國五汽油的升級也迫在眉睫。
據了解,目前國內僅北京實行京五標準油品(相當于國五),少數城市實行的是國四標準,大多數城市供應汽油仍為國三標準。
中宇資訊分析師趙泳波告訴記者:“只考慮技術條件,京津冀、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煉廠應該具備國五油品的生產能力;而國內多數煉廠,特別是地方煉廠或仍然需要裝置改造和技術升級才能達到國五汽油生產標準。”
銷售環節價格或將提高
油品升級之所以困難重重,是因為升級必然帶來成本上升的壓力。
中宇資訊分析師趙泳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煉廠來說,升級的困難一方面是技術實力的不足,而另一方面是升級所帶來的成本壓力,而歸根結底資金壓力仍然是煉化企業的瓶頸。
中宇資訊還認為,成本增加固然有一部分是因為煉廠裝置的改造需要資金的投入,加之煉制過程中裝置的損耗及人力、物力、技術的投入加大等,使得油品升級的成本增加。
而這種成本的增加最終會流通到市場,體現在批發零售價格的上漲上。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北京地區92#汽油要比河北93#汽油(國三)限價高0.34元/升,而2012年我國汽油消費在8600萬噸左右,以每噸93#汽油大約1330升計算,若國內汽油全都升級為國五標準,以此價差為標準,一年消費者約多承擔388億元左右。
此外,隨著汽油國五標準的推進,煉油企業的升級改造也是大勢所趨。之前煉廠人士曾表示油品質量升級技術難度并不大,關鍵是要改善裝備設施,增加投入,這對后期的油價來說也將起到推高的作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油價上漲后,高標準資源與低標準資源競爭市場份額也面臨較大挑戰。
“推廣置換過程中,終端消費者的選擇也將是升級的阻力。”趙泳波表示,未來油品質量提高后,相應的價格上漲是必然的趨勢,國五汽油面對國四汽油價格上不占優勢,面對同樣的選擇,消費者或更愿意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油品,這也將為國五汽油的升級帶來一定的壓力。
對此,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雪君表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成品油質量監管體系,采取政府資金補助,扶持煉廠升級油品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消化升級成本。
他認為,油品質量升級成本可以由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買單”,幫助高標準資源占據市場份額。并規范成品油企業的行為,切實提高成品油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