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深港澳車展奔馳展臺突然爆發群體性事件,一度爆發肢體沖突。奔馳發布會剛結束,十余名身著“毒”字t恤的口罩男女在奔馳展臺抗議,保安和警察前來阻止并發生沖突。消費者頻頻鬧場奔馳中國應對無招。
曾經,在國人眼中,奔馳的三叉星標意味著尊貴、舒適與安全,這種癡迷往往使人忘記比較車子的配置甚至價格,執拗而簡單地去擁有,不作他想。然而,近年越來越多的維權事件猶如冬日醍醐,驚醒且警醒著人們。在近兩年的國內大型車展上,奔馳展臺總是逃不過消費者的集中拉橫幅維權。白底黑字的維權橫幅給琳瑯滿目的奔馳展臺,增添了幾分肅穆。
深港澳車展再現消費者維權
6月8日開幕的深港澳車展是華南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型車展,而奔馳展臺卻出現了以往車展相同的尷尬場面,奔馳車主現場維權。
在車展開幕第一天,數十名奔馳車主就手拿標語和巨幅海報來到奔馳展臺進行維權。維權當事人很快遇到了展臺工作人員和現場保安的阻撓,場面一度混亂。維權當事人試圖反抗,與治安警扭打起來,但最終勢單力薄的維權車主們,被治安警強行押送出了展廳。
同樣的維權尷尬也出現了去年的廣州車展之上。2012年11月22日,廣州車展開幕當天,一位車主因為所購奔馳車多次出現故障,拉起條幅進行維權,沒想到遭遇展館內奔馳工作人員和保安的強力阻止,引起了到場觀眾的憤怒,現場曾一片騷亂。
雇秧歌隊、鑼鼓隊堵門示威,公眾場合砸毀自家車,用驢、水牛、奶牛拉車游街……對于奔馳來說已經習以為常。為奔馳何會出現如此多的極端方式維權現象呢?從很多維權消費者的遭遇來看,他們都經歷了新車剛買就壞,之后屢修屢壞,聯系奔馳公司卻始終得不到有效回復,最終被對方的態度激怒。
公關界人士對奔馳公關敗筆有諸多評論,如反映遲緩、態度傲慢、渠道錯誤和國情不通等,但認為最不能容忍的失誤是:對用戶無端指責和威脅,使公司很快在公眾中形成難以磨滅的傲慢自負的形象。
奔馳價格體系全面失控
動輒優惠10萬,這是前兩年經常看到的奔馳降價消息。曾經兩條銷售渠道內部火拼,讓奔馳在中國的市場售價一度成為了全球最低。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終端價格很不正常”,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寶馬經銷商說,“海外市場上奔馳的同級別產品價格要平均高于寶馬,但是中國市場恰恰相反。”談到奔馳中國市場可以低價出貨的原因,這位經銷商透露說,不排除奔馳高昂的售后服務利潤對經銷商收益所提供的有利保障。“奔馳對經銷商售后服務利潤的加成沒有硬性控制,一些奔馳經銷商售后維修和保養的價格,比廠家規定的建議價格甚至高出100%。但是寶馬對這一方面控制地非常嚴格,如果經銷商擅自提高售后服務價格,高出寶馬建議價格的25%,就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
不過,這一價格亂象在渠道整合之后,有所好轉。
2012年12月,戴姆勒集團啟動中國區的整合,將奔馳中國與北京奔馳的銷售人員、經銷和服務體系整合為一,成立全新的銷售服務公司——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奔馳銷售公司),統一負責梅賽德斯-奔馳在華進口與國產車的銷售業務。在新公司中,戴姆勒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各持股50%。
兩個頭合二為一。目前,原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的銷售員工已入駐戴姆勒大廈16層辦公。股權上的障礙已經清除,不過利星行在奔馳中國銷售渠道中的影響短期內難去。
雖然價格體系正在逐漸恢復,但令人著急的公關體系問題再次暴露。
公關體系亦在失控邊緣
在今年的前三個月,奔馳在中國共售出汽車45,440輛,較同期下降了12%。而奔馳的競爭對手,寶馬公司在今年前三個月在中國市場共售出汽車83,224輛,較同期提高7%;奧迪公司在今年前三個月在中國市場共售出汽車102,810輛,較同期提高14%。在全國各地此起彼伏的消費者維權行動,更是讓奔馳中國應接不暇。
而奔馳中國在面對這些消費者投訴和媒體的相關報道時,總是顯得有些業余。比如在回應奔馳車內致癌物超標時,竟然用“在中國生產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和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一樣,使用的是同樣的進口阻尼部件,并且符合梅賽德斯-奔馳全球質量標準。”絕口不提甲醛和TVOC總量超標問題,如此過于簡單、強硬的表態,非但沒有解除媒體和公眾對奔馳產品質量的懷疑,反而刺傷了公眾的自尊心,激怒了媒體。
雖然兩個奔馳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是這兩只隊伍隨時可能發生內戰。在這兩支隊伍尚未從內心上得到整合之際,各類消費者投訴和維權,再上媒體的報道,這使奔馳中國的公關體系變得更加被動,面臨失控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