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的道路也日漸擁堵起來(資料圖)
我市制定《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7年)》
明年起市區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在昨日召開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動員大會上,我市制定下發了《石家莊市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7年)》。其中明確,將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氣大幅度減少。
逐年提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到2015年底,PM2.5濃度在2013年基礎上下降1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2013年提高7%。到2017年底,PM2.5濃度在2013年基礎上下降30%;優良天數比2013年提高15%。
全國限行搖號那些事:
國務院:地方可根據污染等級實施汽車限行
外交部長換紅旗H7 千輛紅旗轎車入庫備駕
陜西重污染日停開30%公務車 單雙號限行
北京重污染天氣擬對機動車限行 細則待出
北京五月搖號突破150萬人 中簽率1:81.9
2013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目標;市區降塵量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5%。2015年,市區降塵量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15%;2017年,市區降塵量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30%,平均降塵量達到12噸/平方公里·30天以下。
完成污染企業搬遷改造
制定新一輪市區污染企業搬遷計劃,市政府繼續給予“三年大變樣”期間搬遷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污染企業加快搬遷改造。
2013-2017年,完成市區18家污染企業搬遷改造。2013年,啟動11家污染企業搬遷,6月底前,完成威遠生化公司搬遷改造;7月底前,關閉潤泰紡織公司,2014年底前完成搬遷。搬遷過程中實施環保設施升級改造、現有廠區污染物防泄漏和深度清理工作。
不通過環評不能開工建設
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業。不再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煉焦、有色、電石、鐵合金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新、擴、改建項目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嚴格新上以煤為燃料和原料工業項目的審批,新增熱源原則一律使用清潔能源。
對未通過環評、能評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準、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準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供電、供水。
突擊檢查企業排污
加大26家重點大氣污染企業及其他國控、省控企業監管力度,派駐雙駐廠員,實現監管常態化;提高監管頻次,每月至少檢查二次;打破正常作息規律,在節假日、夜間進行突擊檢查。
利用先進科技手段進行監管,全部實現在線監測、監控系統規范建設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對重點企業實行督辦制,限期整改環境違法問題;對重點企業及所在縣(市)、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行考核評價,沒有明顯改觀的要實施區域限批。嚴厲打擊偷排偷放行為,嚴格監管污染處理設施運行率較低的企業,查處違法惡意安裝設備后門、非法改動在線監測設施、煤炭硫份超標的企業,依法頂格處罰,并追究企業負責人的行政或法律責任。
三環路以內限行“黃標車”
每天6時至24時,禁止重型、中型貨車(黃色牌照),在三環路(不含)以內區域道路上通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每日6時至24時,禁止“黃標車”、“無標車”在三環路(不含)以內區域道路上通行。
制定出臺補貼政策,鼓勵“黃標車”及高污染老舊車型提前報廢與更新。2013年淘汰“黃標車”1萬輛以上,力爭淘汰3萬輛。到2015年底,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54618輛;到2017年底,全部淘汰“黃標車”。
2013年底前,淘汰燃油公交車350輛,更換環衛作業“黃標車”170輛,新購置新能源公交車600輛。2014年淘汰剩余321輛燃油公交車。2015年底前,新購置新能源公交車900輛,新能源公交車占全市公交車80%以上。
市區內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到2013年底控制在190萬輛以內;到2015年底控制在210萬輛以內;到2017年底控制在230萬輛以內。
自2013年開始,石家莊市每年新增機動車控制在10萬輛以內;自2015年起,每年小客車增量配額為9萬輛,按照每月7500輛進行配置。而且,嚴格新增車輛管理,提高機動車準入門檻,在外地轉入車輛實施國Ⅳ標準的基礎上,增加“國Ⅳ標準使用三年以上不予以辦理轉入”的硬性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新注冊車輛實行國Ⅳ標準,杜絕高污染、高排放車輛落戶省會。
自2013年起,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不再新增一般公務用車編制數量,嚴格控制對執法執勤用車的審批;自2013年起限制家庭購買第三輛個人用小客車;自2014年市區內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借鑒外地經驗,研究制定《石家莊市小客車數量調控規定》,自2015年起實行小客車指標搖號配置。
到2013年底,全面供應國Ⅳ標準車用汽油;到2014年底,全面供應國Ⅳ標準車用柴油;到2015年底,全面供應國Ⅴ標準車用汽油、柴油。
2013年底前,研究出臺支持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政策。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采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綜合措施,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到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萬輛以上。
主干道每天灑水3次以上
推行市區道路機械化清掃,采取吸塵、灑水、清掃一體化作業。2013年,市區“四橫八縱”主干道堅持每3天沖洗1次,每天灑水3次以上;2014年,“四橫八縱”主干道沖洗、灑水次數不變,其他主次干道每5天沖洗1次,每天灑水3次以上;2015年,市區主次干道每3天沖洗1次,每天灑水3次以上;2016年,市區主次干道沖洗灑水次數不變,二環內可機掃道路每5天沖洗1次,每天灑水3次以上;2017年,二環內所有可機掃道路每3天沖洗1次,每天灑水3次以上。
2013年,市區二環內主干道及二、三環之間的國道、省道16小時清掃保潔面積達到60%以上,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保潔率達到80%以上。遇大風、霧霾特殊天氣,加大沖洗、灑水和清掃保潔次數。9月底前全部清除圍城垃圾,及時清運道路兩側積土,對二、三環間大面積裸露區域進行綜合治理。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停止人工清掃作業。
2013年底前,對出入市口及周邊國道、省道等交通干道,特別是西部縣(市)區主要運煤通道和正定、鹿泉、藁城、欒城四縣(市)道路二次揚塵進行集中整治。公路路面每天清掃一遍,每周沖洗一遍。嚴厲查處非法運輸石灰、煤炭、礦渣等易拋撒物品的車輛和不覆蓋、覆蓋不嚴等問題。
創建大氣污染控制示范區
2013年底前,創建10個大氣污染控制示范區,總面積達到64平方公里,占主城區面積的30.5%。以“粉塵治理全覆蓋、綠化硬化全覆蓋、排放治理全覆蓋、環境衛生無死角”為剛性目標,區域內所有施工工地實現綠色施工;所有裸露地面、煤堆、灰堆、料堆實現軟硬覆蓋;所有分散燃煤鍋爐、窯爐、飲食爐灶全部拆除或改燒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所有學校操場全部綠化,開展樓頂沖洗、綠化和立體綠化試點工作。
2013年底前,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禁燃區面積不低于建成區面積的80%。禁燃區內禁止原煤散燒,并向社會公布。通過政策補償、實施峰谷電價、季節性電價和天然氣補貼等措施,逐步推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和以電代煤。
商場要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
強力推進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工作。新建居住建筑執行節能65%的標準、公共建筑執行節能50%的標準,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率達到100%。到2017年底,完成80%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自2014年1月1日起,新建政府投資的辦公樓、學校、醫院、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體育館等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商場、賓館、飯店、寫字樓、車站、機場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正定新區建筑項目全部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
園區取消自備燃煤鍋爐
到2015年底,除保留必要的應急和調峰燃煤鍋爐外,建成區全部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禁止新建燃煤鍋爐。到2017年,建成區全部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城鄉接合部和其他遠郊縣(市)區的城鎮地區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
在供熱、供氣管網覆蓋不到的地區,改用電、潔凈煤,推廣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系統。所有工業園區和化工、造紙、印染、制革、制藥等企業聚集的地區,全面取消自備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由大型熱電廠集中供熱。
按照“應拆盡拆、非拆即改”的原則,今年7月底前,全部完成剩余的283臺分散燃煤鍋爐能源置換任務。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全部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實現達標排放。6月底前,全面完成占道露天炭火燒烤專項整治和取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