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壟斷? 圖/東方IC
國內報價118萬元的進口陸虎,在海外僅售30多萬元;進口奔馳350在國內報價139.8萬元,而海外僅售56萬元……近日,進口豪車價格死貴的問題持續引發熱議,輿論更直指進口車涉嫌價格壟斷。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承認正配合發改委對汽車生產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若進口車真的被查出價格壟斷,汽車行業將會發生較大“地震”,屆時車價勢必被迫大幅下調。受此消息影響,昨日汽車板塊集體大漲,華域汽車和雙林股份以漲停報收,廣東鴻圖漲近7%,一汽轎車漲逾4%。
進口車價普遍高出國外三倍
對于進口車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有經銷商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進口汽車稅額高導致了售價高。然而,有更多的經銷商則稱,“進口車價格與國外相比,價格高出三倍左右,甚至更多,而關稅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車企行為。”一進口車專賣店的李姓負責人透露,其旗下某款在國外售價30多萬元車型,運到國內的稅費加其它相關費用也不過30萬元左右,但該款車在國內報價卻110多萬元。
乘聯會秘書長饒達也介紹,進口汽車需繳三種稅,即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按照我國的稅率,排量超過4.0升的進口車按稅額最高一檔征收,完稅后價格增加一倍左右;但絕大多數進口汽車沒有到這個排量,納稅低于這一稅率,然而它們在中國的售價卻高得離譜。
車企拿暴利 車商未必賺錢?
“同一檔次的車型,進口車的利潤要高出國產車三成左右,有些甚至更高。”上述李姓負責人稱,“不少洋品牌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中渡過難關,就是靠在中國內地的暴利。”
“國內外價差高達3倍,顯示進口車存在著驚人暴利,而這正是涉及價格壟斷的表征。”汽車營銷專家張勇強介紹,某些國外汽車進入中國的到岸價已加價,先將巨額利潤留在了境外;其次是完稅以后,還要加上外國車企在中國公司的利潤;另外,還有中國經銷商的利潤。而在售后維修、保養環節,進口車也是高度壟斷。一些國外廠商濫用法規條款,通過境外總經銷商對包括定價權、零部件供應、售后服務等進行控制,造成進口汽車售價、配件維修價格十分昂貴。
“對于進口車企來說,暴利是肯定的,但進口車商則很難說。”一歐系進口車商舉例稱,以一輛在國內定價100萬元、而車商向車企的拿貨價為70萬元的進口車為例,如果比較熱銷,那么車商的利潤就會很高,如果不受歡迎,車商只能讓價銷售,如果讓了30萬元仍賣不動,只能繼續優惠,這也是一些車型為什么能優惠數十萬元的重要原因。而這種“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也印證了進口豪車巨大的利潤空間。
車價或發生大地震
進口車企若被認定違反《壟斷法》,除了相關企業要面臨著巨額罰款外,還會引發國內車市價格大地震。“以目前國內外的車價判斷,那些被查出價格壟斷的車型將會大幅下調價格,如此一來,更多進口車的售價都會逼近國產車,那么國產車的價格必然也會跟著往下調,汽車銷售行業的利潤也會驟降。”上述李姓車商稱。
事實上,進口車涉嫌價格壟斷的消息已影響到銷量。“自從傳出進口車涉嫌價格壟斷的消息后,我們的銷量降了三成左右。”一歐系進口車型稱。一些日系、法系、美系、韓系進口車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進口車涉嫌價格壟斷的消息,使其銷量降了兩到三成。
相關報道
罰了15億!發改委今年四開反壟斷罰單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對反壟斷的力度驟然加大。據粗略統計,迄今為止,發改委今年已開出四單反壟斷罰單,罰金共約15億元。
如果進口車遭反壟斷調查的猜測成為現實,這將成為發改委今年反壟斷的第五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