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取消費者,再度有汽車企業搶在國家“汽車三包”政策實施之前。本周一,上汽集團、上海通用、一汽-大眾(包括一汽-大眾奧迪)與東風標致等四家車企分別宣布從即日起購買旗下車型的客戶,將提前1個月享受三包政策。此前有奔馳、東風雪鐵龍與比亞迪則分別于8月30日與8月31日宣布提前實施“汽車三包”政策。
搶閘“三包”品牌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離10月1日“汽車三包”正式實施還有一個月,除了上述七家車企抱團搶閘外,此前還有北京汽車、東風日產、長安馬自達等三家車企搶在國家正式發布前“試水”三包政策。另據信息時報記者了解,針對“汽車三包”,豐田(中國)汽車表示“正在準備中”,“十一”之前會出臺一些公司內部交流的文件和規程。
根據上述企業發布的公告,從9月1日起購買這些品牌的所有商品車,都將符合三包政策并獲得正式的三包憑證。但經記者仔細分析這些公告后發現,盡管多家車企都發布提前實施公告,但鮮有車企針對“三包”政策中“質量問題界定”、“退換車”以及“三包爭議技術”等核心問題有明確規定。
據悉,目前只有東風日產就車輛“品質問題”作出較清晰界定:凡客戶購車發票之日起7日內(含)車輛出現品質問題,東風日產免費更換同級別同顏色的新車。品質問題的定義,具體指發動機、變速箱、車身、轉向、制動、懸架、前/后橋系統出現產品品質導致需要更換主要零部件的情形,詳見公告中《特定品質問題定義》。而該項界定與一個月后國家實際實施“三包”政策之規定有何異同目前尚不得而知。
反而不少車企都借機推出延長此前企業針對車型的整車質保期。如上海通用提出旗下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期間購車且行駛公里數在16萬公里以內的車主,提供享受除原車質保外的動力總成部件延長保修兩年的售后服務禮包;而奔馳則為在此政策公布前一定期限內購買了旗下三個乘用車品牌新車的客戶,提供了回溯優待方案。
資深行業分析師賈新光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近期眾多車企搶閘推“三包”的現象,不排除有車企擔心傳統“金九”因消費者觀望政策而提前“造勢”的因素,且從大部分公告來看,由于國家并未正式出臺這項政策,車企們的行為也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對消費者和外界最關心的“退換”問題的制定不宜“自作主張”,因此10月前的“三包”大多不具實際操作意義。
消費者對“汽車三包”持觀望態度
通過走訪和電話采訪,記者了解到,不同地區、不同品牌的經銷商備戰“汽車三包”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既有閃爍其詞者,也有理性應對者,更有順其自然者。截至記者昨日發稿時,提前實施“三包”的車企均表示并未截獲一單要求“三包”的市場反饋。
記者昨日走訪市內部分汽車賣場,在不知悉記者真實身份的情況下,4S店的工作人員和大賣場內的銷售人員對一個月之后即將落地的“汽車三包”并不愿作過多解釋,某自主品牌4S店的銷售人員甚至不斷向以“顧客”身份出現的記者承諾產品質量有保障,故意淡化“汽車三包”的作用。
昨日來賽馬場汽車城看車的徐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關注該項政策消費者的想法。他表示并不清楚這兩天有車企提前實施“三包”政策,相信即使實施了也不會隨便給予更換退貨這么“筍”的事。但近期想要換車的何先生卻并不這樣認為,如果消息確實,他不排除會優先考慮這些品牌的車型,并且也不介意再多等一個月,或許到時優惠會更大。
時間表
“ 汽車三包”
出爐耗時12年
●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準備起草汽車三包草案,次年組織召開汽車三包討論會,然而汽車廠家對此則表現抵觸。
●2004年底,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
●2005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再次召開汽車三包討論會,但各方在核心問題上仍未取得一致,汽車三包此后陷入沉寂。
●2011年迎來轉機。這一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再一次發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并召開了聽證會,聽取消費者、生產商、行業協會、銷售商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2012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再度發布了修改后的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并于2012年6月27日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