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消費者日常維權未果才發生過激行為
廣州車展斯柯達車主展示維修單片來源央廣網
2013年中國汽車銷售市場高速增長的背后,卻是汽車產品投訴高居不下。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質檢總局共收到汽車產品缺陷投訴13313例,比2012年同期增加5523例,增長70.9%。
汽車專家張志勇認為,國內汽車三包法出臺還不到2個月,相關保護消費者的政策和法規也在不斷的完善中。目前在汽車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可以直接投訴,廠商同時可以進行舉證免責,如果沒有充足證據說明問題與車質量無關,那么廠家必須承擔責任,依照三包法規實施維修退換。
張志勇指出,企業應該第一時間主動解決消費者的問題,而不是推卸責任。因為在汽車消費過程中,消費者畢竟是一個弱勢的角色,如果通過各種途徑維權未果,那么很多過激的行為就會發生。
近日《羊城晚報》發表評論稱:細數國外車展,諸如東京車展、日內瓦車展、巴黎車展等卻從未曾見到類似的現象。不是國外的車展組織得好,也不是國外汽車擁有者更理性,而是國外相關法律健全,責任部門高度重視,處罰力度步步緊逼。中國市場為國際汽車巨頭貢獻了巨額利潤,但在中國市場上,大多數廠家對自身產品的缺陷諱莫如深,從矢口否認到對消費者維權行為的蠻橫驅逐,利用法律的漏洞和空白,把消費者的權益踐踏得一文不值,此情此景實在讓中國消費者很受傷。(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