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即將進入尾聲,備受爭議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修訂工作仍在密集征求各方意見。
日前,一位汽車經銷商集團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上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再次召集部分經銷商商討《辦法》修訂方向。”這似乎預示著《辦法》修訂工作正在加速推進。
但是,有不少經銷商集團人士和行業人士表露悲觀情緒。一位參會的經銷商集團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討論非常激烈,矛盾太多,修訂稿想對汽車廠家行為形成約束,估計最終落于紙面的條文寥寥無幾。”
相對汽車經銷商而言,車企人士較為淡定。一家合資品牌汽車廠商告訴記者:“修訂《辦法》,必須要在經銷商和廠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進行。”
業內人士認為,針對《辦法》的修訂和討論,與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環境變化密切相關。眼下,國內汽車市場增長放緩,各大汽車公司不斷提升銷售目標,導致經銷商承壓加重。
經銷商呼吁廢除“霸王條款”
上周,不少汽車經銷商集團相關人士接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通知,請他們將《辦法》修訂的建議內容以書面形式上報協會。
上述經銷商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兩月來密集討論《辦法》的修訂。這次討論的內容仍然是圍繞汽車品牌銷售代理合同、建立經銷商退出機制、廠家對于建店投資的要求、廢除汽車廠商商務政策‘霸王條款’等主要內容。”
另一位參會的經銷商人士表示:“基本上所有的與會經銷商都達成共識,要求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銷售代理合同,代理期限至少要從一年延長至兩年以上。同時,要建立經銷商退出機制,保證經銷商的利益。”
所謂的銷售代理合同,即汽車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簽訂的授權經營合同示范文本,這一合同規定了廠商與經銷商之間各自須承擔的權利和義務,也是廠家管理經銷商的重要依據。經銷商認為自身與廠商“話語權不對等”,多源自于這一合同的相關規定。
上述經銷商集團負責人表示,比如在新建經銷店方面,目前幾乎所有廠家都嚴格規定了建店規模、占地面積,并強制要求使用“指定”的裝修裝飾材料,要求要經銷商繳納入網保證金,“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廠家的‘霸王’條款,違背了《辦法》修訂的原則。”
有汽車經銷商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此次《辦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在建店方面的諸多要求,增加了經銷商的建店成本,這最終還是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據記者調查,目前一個合資品牌4S經銷店的基礎建設投資高達千萬元,所謂入網保證金也達數百萬元。
對此,一位合資車企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制式合同制定的相關工作應該已經開始,但何時出臺還沒有具體的日期。”
品牌代理特權難撼動
今年以來,國內媒體紛紛報道進口車價格涉嫌“壟斷”,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同意進口汽車品牌通過總代理商制度建 立銷售渠道,從而使得經銷商喪失話語權。對此,一家跨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一直非常關注經銷商的生存狀態,但《辦法》的修 訂不能是經銷商的一言堂,也需要聽取汽車廠家的意見和建議。”
正因如此,不少汽車經銷商對《辦法》的修訂結果未表現出樂觀情緒。上述經銷商集團負責人表示:“雖然我們提出的修改意見很多,但是可以預測,未來真正能夠寫入新《辦法》的,將寥寥無幾。”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辦法》賦予汽車廠家“品牌代理”地位沒有改變。
在經銷商看來,廠家手中的“特權”不僅體現在建店方面,在銷售環節也同樣如此。參會的經銷商表示:“近年來,不少汽車生產企業為了銷售滯銷車,采取了壓 庫、搭售(暢銷車和滯銷車組合銷售)等商務政策約束方式,我們認為,《辦法》修訂應該對此行為加以限制。”在他們看來,這些銷售方式導致了汽車價格體系的 紊亂,最終損害的是汽車品牌和汽車廠家的利益。
雖然經銷商提出的意見汽車廠家并未回避,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一家合資品牌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所以對經銷商收取一定數額的保證 金,也是為了保證消費者的權益。”他解釋稱,廠家和經銷商并不是從屬關系,為了保證經銷商照章辦事,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出現,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向其 收取保證金是約束其經營行為的重要手段。
對于經銷店的建店要求,他則表示:“很多要求都是為了保證品牌形象的統一性。”
廠商高目標繼續施壓經銷商
據悉,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協助商務部已召集國內汽車主要經銷商集團對《辦法》修訂展開座談,廣泛聽取經銷商代表的意見。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今年底前,《辦法》修訂工作提速,與明年我國汽車發展環境有著必然的聯系。”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國內汽車行業告別高速增長時代,進入溫和增長期,明年的增速大約為10%。同時,來自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的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車市場的增速將從今年的10%左右下滑至7%左右。
盡管國內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但是各大汽車公司仍然不斷提高銷量目標。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4年,豪華品牌奧迪和寶馬都確定了18%~20% 的銷量增長目標,奔馳也計劃保持同樣的增速;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東風日產等多個合資公司,也相繼發布了年銷量增長超過20%的新 目標。
“車企逆勢提升銷量目標,最終承壓的是經銷商。”一位大型經銷商集團負責人舉例稱,去年第四季度,不少日系B級轎車讓利幅度達到3萬~4萬元,賣一輛就虧損萬元,導致經銷商嚴重虧損。
盡管眼下日系車市場復蘇明顯,但是在這位經銷商看來,未來市場的前景仍然不可預期,《辦法》修訂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幫助經銷商減輕負擔和壓力,是個未知數。